杨姓源流与分布

杨姓为中国古今大姓。杨氏渊源:①周康王封姬杼为杨侯,食邑于杨邑(湖南)。②周宣王的小儿子尚父封于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为侯爵,春秋时杨国为晋国所兼并,杨侯的子孙以国为氏,姓杨。③周武王王子叔虞建立晋国,晋武公之孙突食邑于羊舌(包括三个县:铜?、杨氏、平阳),称为羊舌大夫,其后代以邑为氏而成羊舌氏。突的孙子羊舌肸,字叔向,在晋国任大夫,是当时著名的贤臣。晋国灭杨后,将杨地作为晋国公族羊舌肸的采邑。羊舌肸之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为氏,姓杨,因此又叫杨食我。
杨食我与晋国另一公族祁奚的孙子祁盈是好友。公元前514年,祁盈的两个家臣祁胜和邬臧互相交换妻子,祁盈大怒,把他们囚禁起来。大夫苟跞受了祁胜的贿赂,就到晋顷公那里说祁盈私自抓人,晋顷公就把祁盈逮捕起来。杨食我觉得晋顷公处事不公,就帮祁家杀死祁胜和邬藏。晋顷公大怒,晋国的其他几家公卿正想削弱公族势力,于是乘机杀死祁盈和杨食我,并攻灭祁氏、羊舌氏两族,分祁氏之田为七县,羊舌氏之田为三县,作为这些公卿子孙的食邑。杨食我的子孙逃往华山仙谷,居住在华阴(今属陕西),称为杨氏。此后,“有杨章者,生苞、朗、款。苞为韩襄王将,守修武(今属河南),子孙因居河内(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朗为秦将,封临晋君,子孙因居冯翊(今陕西大荔);款为秦上卿,生硕,字太初,从沛公(汉高祖刘邦)征伐,为太史”。杨硕有8个儿子,第六子杨喜,西汉时封赤泉严侯;杨喜之子杨敷,封赤泉定侯。杨敷的孙子杨敞,字君平,任丞相,封安平敬侯,是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婿,有2子:忠、恽。杨忠的曾孙杨震,字伯起,少好学,博览群经,因世居弘农郡(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县东北故函谷关城)华阴县)治所在今陕西华阴县东南),当时称为“关西孔子”,东汉时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以清廉著称。他任东莱太守时,道经昌邑县,县令王密求见。王密原为荆州秀才,由于杨震在荆州举荐而任官。夜晚,王密怀金10斤,要送给杨震,并说:“暮夜无知者。”杨震婉言拒绝,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羞愧而出。此后,杨震的“四知”名言被传为佳话,受到人们的敬仰,他又以清白传家,因此,杨氏家族便以“四知堂”为堂号。杨震的子孙世代任大官僚,所以“弘农杨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其中,杨震之长子杨牧,字孟信,任荆州刺史,封富波侯;杨牧的20世孙杨惠嘏,任太原郡守;杨惠嘏的玄孙就是隋文帝杨坚。此外,杨震的10世孙杨珍,北魏时任上谷太守,其曾孙杨顺,任冀州刺史,徙居河中永乐,顺之子杨岐,任吕州刺史,又徙居原武(今河南原阳),在此发展繁衍,成为杨氏重要的一支;杨牧的11世孙杨孕的后裔,世居扶风(今属陕西),称为扶风杨氏。
至汉代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杨姓入川也在此时,多由湖北、陕西省境迁去。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南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的杨氏,便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晋、唐这一时期,是杨氏再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尤其以南方的繁衍最为突出,在此时期,多因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和唐代的“安史之乱”而引发中原杨氏大举南迁。杨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繁衍于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间地以外,还有以甘肃天水为中心的一线,以湖南、江西为中心的又一线。此后便逐渐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江西、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直至遍及全国各地。
杨震裔孙杨承休于中唐时南迁居钱塘(今杭州),其曾孙杨辂为官于江西吉安,留居庐陵(今赣西南,即吉安与赣南)繁衍子孙。唐末之乱,杨辂子孙避迁入福建,宋代迁居汀州。一系自连城芷溪杨家坊回迁长汀。至宋代,杨氏已广泛分布于江南广大地区。据《石城县志》记载,杨姓是唐至五代南迁石城的15个开基姓之一。据宁都芒东坑杨氏始祖七郎墓碑及《宁都弘农杨氏首届大成族谱》载,原居山东,先祖南唐时因钱塘乱遂家吉水(即江西吉水)中鹄,后转徙乐安招携杨家洲,杨七郎于北宋末迁宁都县北部芒东坑,杨宗周于宋绍兴十六年迁宁都东韶,杨良祯于宋端平二年迁宁都城东,杨郁次子杨重二避金人之乱,于宋绍熙元年迁宁都城南,杨千八郎于元至元间迁居宁都彩溪(即斫柴岗),杨千六郎于南宋末迁桃枝。杨氏于明末清初分徙闽粤之宁化、平和、揭阳、大埔、仁化等地。又据梅县《杨氏族谱》,有新杨原为林姓,元朝末林远绍迁梅州后易姓杨,杨远绍成新杨一世祖。杨惠房十一世杨绍卿移居石城,杨明房十一世杨学卿移居兴国牛扼岭,杨明房十二世杨宠秀移居兴国等。新杨子孙衍播梅州、兴宁移迁大埔、惠州、清远、紫金,以及江西、广西、海南、台湾、湖南、浙江、四川、香港。
据《台湾省通志》记载,杨氏迁入福建,始于西晋末,至唐末主要有三次:一是晋永嘉年间,中原板荡,有13姓族人自中原入闽,其中有杨姓;二是唐高宗总章年间,随从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人闽者有杨永、杨珍等杨姓校尉,其后代散居闽、粤、台、澎等地;三是唐末又有中原杨氏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自宋代起,福建开始成为杨氏播迁中心之一;至元、明之际,为躲避战乱,福建宁化石壁村之杨远绍,携家迁至广东梅县定居,后发展成为望族。南宋高宗时,余杭董世兴在福建做官,与泉州杨梦龄感情很好,将儿子寄养杨家,后来,其子改姓杨。因此,董、杨二姓有联宗的情谊。
杨氏移居台湾,最早者是福建漳州人杨巷摘,他于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入台。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由于清廷开放拓垦,有不少大陆移民入台垦殖,杨姓居于大甲、清水、沙鹿等地,多数是从福建泉州迁去的。此后,福建、广东杨氏人台者络绎不绝。如今,杨姓是台湾第十大姓,约占台湾总人口的3%弱。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杨姓曾被迫改用杨川、柳生、柳村等日本姓,直到1945年台湾光复,才恢复为杨姓。
自清代以来,闽、粤、台杨氏不断有人飘洋过海,徙居海外,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欧洲、美洲,大洋洲一些国家,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区。
杨姓南迁千多年发展成为海内外客家的大姓之一。
杨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华姓氏中为第六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分布极其广泛,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居多。杨姓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还是古今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汉代武都白马氐有杨氏,世居仇池;北魏有莫胡卢氏,后改为杨氏;隋代鲜卑族有杨氏,系尉迟氏所改;唐代南蛮有杨氏,世为酋长,系白马氐之遗种;五代时后晋突厥沙陀部有杨氏,别为一派,杨光远即是;西夏人有杨氏;明朝赐元人巴珠、阿尔娄台、托克托等姓杨;世居辽阳的清满洲人有杨氏;清满洲八旗姓易穆查氏、尼玛察氏、富勒蛤、杨那氏、扬佳氏,后均改为杨氏;世居辉宁的清代高丽人有杨氏;清代云南府、贵阳府土司多杨姓;拉祜族之黄苦聪人楼牙氏,汉姓为杨;哈尼族楼必氏,汉姓为杨;普米族巴落瓦支氏、穷杠尼氏,汉姓均为杨;彝族姐觉氏,汉姓为杨;德昂族红崩龙支系中关姓,汉姓为杨;傈僳族有肓饶时氏,汉姓为杨;苗族稿鸟氏,汉姓为杨;达斡尔族毕力央氏、亚尔兹氏,汉姓均为杨;裕固族亚赫拉格氏,汉姓为杨;锡伯族杨吉尔氏,汉姓为杨;纳西族牙尔氏,汉姓为杨;云南兰坪兔莪区纳西族之若若人中有杨氏;佤族水老氏、陶曼氏,后均改为杨氏;景颇族木染氏、泡羊氏,汉姓均为杨;藏族阿加氏、合白氏,汉姓均为杨;台湾土著白马人、朝鲜、锡伯、阿昌、蒙古、布依、布朗、土家、东乡、鄂伦春、彝、苗、白、京、瑶、壮、侗、回、傣、黎、羌等民族中均有杨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土著有被迫使用日本姓户山、古家者,至1945年台湾光复后,改为汉姓杨。
郡望
杨姓的郡望主要是弘农和天水,以及河内。
堂号
杨姓堂号除了“四知”外,还有“关西”、“栖霞”。
楹联
杨姓家族专用楹联,即杨姓家族常用以下族中名人嵌作楹联,以事彰扬,并表明为正宗杨姓之后。其联云“家传清白”,“世济经纶”,典出杨质、杨士奇。“鳣堂集庆”,“雀馆开祥”,典出杨震、杨宝。“文体擅西昆之美,图书生东壁之光”,典出杨亿。
杨姓姓历代名人
名人之最
●杨震,名声最大的古代杨姓名宦。勤奋好学,博览群经,东汉时有“关西孔子”的称誉。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其“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贿成名言佳句。当时汉安帝乳母王圣及中常侍樊丰等贪污骄横,他多次上疏切谏,被樊丰所诬罢官,后自杀。杨震子孙世代任大官,其“弘农杨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杨杏佛,又名杨铨,最早透露红色中国真相的勇士。1931年间,正当国民党加紧“围剿”江西红军的时候,国民党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杨杏佛去江西后写了一篇对江西时局的考察报告《赤祸与中国之存亡》,作为中央研究院文件印行。这篇考察报告中全篇记述了中共在江西苏维埃运动的实际情形,与当时国内一些国民党御用报纸专门对共产党和红军进行的造谣诬蔑形成鲜明对照。因参与并领导中国人权保障同盟,于1933年6月18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杨虎城,国民党最著名的爱国将领。1908年拉起打富济贫的队伍。1911年辛亥革命时率队加入陕西民军。任营长、游击支队司令。1924年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师长,冯玉祥的国民联军第十路总司令。1929年4月率部投靠蒋介石。任新编第十四师师长,第十七路军总指挥。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任用南汉宸等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1935年至1936年,在“剿共”军事失败和中共的争取下,觉悟到应联共抗日,与张学良部东北军一起,停止与红军作战。1936年12月12日与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兵谏”,促成了国内和平。1937年4月被蒋介石强迫辞职,6月出国。1937年11月回国抗战,被蒋介石囚禁共达12年之久。1949年9月17日被蒋介石指使军统特务杀害于重庆。
●杨振宁,最早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华人之一。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1922年生,毕业于清华大学。1946年赴美留学,从事物理研究。主要成就是与李政道合作发表了关于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于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奖金。
●杨简,杨姓历史名人中寿命最长的人。南宋哲学家。生于1141年,卒于1225年,享年84岁。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陆九渊的弟子,官至宝谟阁学士。
●杨炯,杨姓成名最年轻的人。唐代著名诗人。幼年聪敏好学,10岁就被选为神童,待制弘文馆。27岁应制举,补校书郎,官至崇文馆学士。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称“初唐四杰”。
●杨国忠,名声最坏的杨姓奸臣。本名杨钊。天宝年间因为他的堂妹杨贵妃深受唐玄宗的宠爱,他由监察御史升为侍御史,赐名杨国忠,身兼15职,权力逐渐大起来。两次出兵征伐南诏,丧师20万。752年,李林甫死,他便代替为右相,兼有40多个职位。他结党营私,贿赂公行,滛纵不法,在私第选定官吏。后来与安禄山的矛盾日渐加剧,755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举兵叛乱;杨国忠随唐玄宗逃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被士兵杀死。
●杨玉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胖美人。又名杨太真,是唐玄宗的贵妃,又称杨贵妃。她体态丰腴,肌肤细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起初嫁给唐玄宗的儿子李瑁为妃,后因为美貌被唐玄宗召进宫中,封为贵妃,深受宠爱。杨氏一家因此而显贵,堂兄杨国忠操纵朝政,败坏政事。756年,唐玄宗逃到马嵬驿,兵士哗变,杨贵妃被迫自缢而死。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名人
●杨尚昆,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 勇(浏阳籍),开国上将。
●杨至成,开国上将。
●杨成武(长汀籍),开国上将。任过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杨得志(醴陵籍),开国上将。任过解放军总参谋长。
●开国中将:杨秀山、杨国夫、杨梅生。
●开国少将:杨思禄(于都籍)、杨卓(兴国籍)、杨力(瑞金籍)、杨汉林(兴国籍)、杨俊生(瑞金籍)、杨怀珠(吉安籍)、杨恬(德安籍)、杨世明(浏阳籍)、杨永松(大埔籍)、杨尚高(平江籍)、杨尚儒(连城籍)、杨国宇(仪陇籍)、杨家保(吉水籍)、杨辉图(大埔籍)等33人。以上近1/2出自客家聚居地。
《黄埔军校三百名将》列有杨林(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杨杰(国民党少将)、杨至成(解放军上将)、杨家骝(国民党追赠少将)、杨嗣震(国民革命军三十军政治部副主任)等5人。
赣南杨姓名人还有出自的瑞金名列明末“江西五大家”的学者杨以任,清初著名诗人杨枝远,及颇具阮籍风格的诗人杨方立;出自兴国的自强不息光明磊落的省委书记杨尚奎等。
在中国历史上,杨姓称帝称王者有十几人,先后建立有隋、吴等政权。北朝末,华阴人、北周外戚杨坚,在静帝年幼即位时任丞相,总揽朝政,封隋王,于581年废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建都大兴(今陕西西安),587年灭后梁,589年灭陈,结束南北朝分立局面,统一全国。隋朝历二帝38年,于618年灭于唐。五代时,合肥人杨行密创建吴国,都扬州,历4王36年。南宋初年,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杨么领导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称大圣天王,并用以纪年,有众加万人。金末,红袄军首领、益都(今属山东)人杨安儿建立反金政权,建元天顺,有众数十万人。元初,宁海人杨镇龙率领浙东农民起义,国号大兴,年号安定。
除了称帝称王者外,杨姓在文化、科学、军事、政治等方面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战国初期有哲学家杨朱。西汉有学者杨何,无神论者杨王孙,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杨雄。新莽末年有赤眉军政权大司农杨音。东汉末有文学家杨修。三国时魏有不畏豪强的京兆尹杨沛。魏晋之际有哲学家杨泉。西晋有太傅、大都督杨骏。北魏有骁勇善战的平东将军、氐族人杨大眼,散文家、《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杨衒之。隋有大臣杨素、杨玄感父子。唐代,杨氏任宰相者11人,其中唐德宗宰相杨炎,曾定议改革赋税制度,堪称理财家,学者杨士勋,雕塑家杨惠之。五代时有书法家杨凝式,笔势雄杰,变化多姿.评者说他用笔有破方为圆、削繁为简之妙。宋代,杨氏最显赫的人物莫过于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杨业,又名继业,原为北汉将领,号称“无敌”,河东归宋后,任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曾在雁门关大破契丹兵,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大举北伐,他率军收复云、应、寰、朔四州,后在主帅潘美和监军王?的错误指挥下,他孤军被陷于陈家谷口,重伤被俘,绝食而死;其子杨延昭、孙杨文广均为北宋名将。杨业的事迹,在当代即被人传颂,后经文学艺术家的渲染,形成丰富的杨家将传说,更具传奇色彩。此外,北宋有文学家杨亿,学者杨时,医学家杨介。南宋有诗人杨万里,数学家杨辉。元代有诗人杨载,对外贸易家杨枢,文学家、书法家杨维桢,散曲家杨朝英,戏曲作家杨梓、杨显之、杨讷。明代,杨荣、杨士奇、杨溥在英宗时同辅朝政,并称“三杨”;杨继盛劾权相严嵩十大罪,杨涟弹劾魏忠贤24大罪,均受迫害致死,可谓不畏权奸的英雄;还有诗人杨基,文学家杨慎,学者杨东明,针灸学家杨继洲,画家杨文聪,中原地区农民起义首领杨虎,民间抗倭英雄杨钿。清代有学者杨名时,戏曲作家杨潮观、杨恩寿,藏书家杨以增,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杨辅清,湖南末阳农民起义领袖杨大鹏,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佛教学者杨文会,外交官杨儒,“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现代有1925年省港大罢工领导人之一杨殷,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夫人杨开慧,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化学家、造纸专家、冀东抗日领袖杨十三(又名杨裕民),教育思想家杨贤江,教育家、法学家杨秀峰,中国可靠性系统工程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杨为民。
侨居海外的杨姓华人,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例如,前已述的美国有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著名企业家杨雪兰;新西兰有“菜花大王”杨汶钊。杨汶钊和菲律宾的杨应琳、马来西亚的杨忠礼,以及香港的杨连景父子、杨受成,澳门的杨秉正,台湾的杨塘海等,均以拥有财富超过数亿或十多亿美元而闻名于世,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
注:《客家姓氏渊源》2005年10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出版发行以来,甚受社会各界关爱。这次连载,编著者又作了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