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四修族谱筹备小组成立暨动员大会

时间:2012年4月3日地点:杨家厂出席人数:180人

横幅:热烈欢迎杨氏宗亲访亲问祖。杨氏四修族谱筹备小组成立暨动员大会。

背景:祭坛香案

站牌:杨氏四修族谱筹备小组名单。杨氏四修族谱乐捐芳名。

杨氏四修族谱筹备小组成立暨动员大会议程

人间三月天,清明祭奠时。借此契机,杨氏宗亲,始祖效旦公后裔,聚集杨家厂,缅怀先烈,追思祖德。为传承杨氏文化,弘扬“四知”家风,珍视祖辈文化遗产,恪尽吾辈使命职责,杨氏四修族谱筹备小组正式成立,《杨氏族谱》四修工程正式启动。

一、杨氏四修族谱筹备小组成立暨动员大会开始

二、鸣炮祭祖(颂祭文:杨正军)。

三、展示、简介杨氏家谱(杨宜胜)。

四、主持人讲话并介绍杨氏四修族谱筹备小组成员(杨志坤)。

五、杨氏四修族谱筹备小组领导讲话(杨志忠)。

六、杨氏四修族谱筹备小组成员代表讲话(杨志春)。

七、关于《杨氏族谱》的续修工作(杨宜松)。

八、宣读杨氏四修族谱赞助名单(杨正科)。

九、杨氏四修族谱赞助代表讲话(杨志强、杨大银)

十、杨氏宗亲长者代表讲话(杨坤江)

十一、杨门女士代表讲话(杨志萍)

十二、自由讲话

十三、大会小结(杨宜科)。

十四、入席就座,举杯畅饮。

附:祭文

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世间多少情,尽付此清明。公元二零一二年四月三日古三月十三,杨氏后裔,简搭露台,权作公祠,祭于始祖效旦公位下:

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斗(口+斗)马冈十八都大栗树土地,明初宦游澧阳,落籍公安赴二里粟大堰。始祖妣蔡孺人育子纪仪;始祖妣周孺人育子纪伯、纪惠;始祖妣易孺人育子纪贤。

我四分祖聚族而处,户口日蕃,生齿愈盛,转徙益众,若江陵、石首、松滋、安乡、华容、益阳、芜湖、澧阳、四川、南京等处。据1931年三修谱所载世次5228位,逝者已静,生者未央,至今已蕃衍全国,绵延海内外。

吾宗者,非寥寥数众,非几朝兴替,凡五百余年,秉承四知家风,传承孝悌文化,弥刚弥强,克勤克俭,福滋子孙,恩泽后裔。慎终追远,不忘先人。兹遵祖训,四修族谱,发扬光大,世代传承。时空殊隔,英灵尚存,唯唯上香,稽首百拜。

杨氏四修族谱筹备小组成立暨动员大会

风家知四

弘扬四知家风

始祖效旦

传承杨氏文化

孺人

祖世二

之位

杨氏四修族谱筹备小组领导讲话

杨志忠2012年4月3日

宗族是中国历史上长久发展过的一种社会关系,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国史、地志、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支柱,任何时候都不可偏废。杨姓家谱最早见于汉代,如杨雄的《家牒》。中断于元末,复兴于明初,如杨士奇与从兄杨思贻,积十多年努力,编成《杨氏家乘》,总共二十卷。盛行于清朝,稍歇于“文革”,重现于“改革开放”。历史规律告诉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是永远抹不掉的,而杨氏文化还在于它赋有不朽精神价值和现实价值。

杨氏文化,是历史文化,是大众文化,是跨时代跨地域的历史文化。以东汉杨震为代表的“四世三公”,以“四知”文化为核心的廉政文化,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仍有现实教育意义。

山西杨家将文化,是忠文化,是孝文化,是和谐文化,是民族文化,是具有强大生命力、战斗力和特殊渲染魅力的文化。主要原因是杨家将的事迹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理想、精神渴望和文化追求。

历史长河中的八十六个杨姓宰相,辅佐了各个历史阶段的和谐发展和社会进步。

杨氏文化的核心是“忠勇孝廉勤俭仁让”,宣传杨氏文化的经典内容,对当前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续修族谱,传承杨氏文化,弘扬“四知“家风,是我们使命所在,职责所在。今天,杨氏四修族谱工程的启动,是延续杨氏文化的壮举,是对社会无私奉献的表现。诚望宗族人士,团结一心,统一认识,积极配合,主动参与,齐心协力,献计献策,量力资助,上对祖宗尽孝,下对自己负责,争取杨氏四修族谱早日玉成。

关于《杨氏族谱》的续修工作

——在杨氏四修族谱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杨宜松2012年4月3日

各位宗亲人士、各位杨门女士:

大家好!

在此,我谨代表筹备小组向大家汇报关于《杨氏族谱》的续修工作。

续修的困惑与时宜。续修家谱是一项传统性的工作,又是一项开拓性的工程。我们这一代生在一个断裂的环境中,长在一个摧古初复的时代里。众所周知“破四旧”和“文化大革命”之后,传统的民间文化被摧毁,宗族更多的是被当作一种封建遗毒被否定与批判。即使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影响还在,但宗族的影响非常淡薄,因为任何有组织的宗族活动在当时都是被禁止的,祭祖、修谱之类的活动更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宗族作为中国历史上长久发展过的一种社会关系,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精神骨髓。国史、地志、家谱是中华民族三大支柱,任何时候都不可偏废。家谱的出现与持续存在,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自身价值的体现。因此,它既不会被人为地“消灭”掉,也不是我们自己想忘就可以忘掉的。

改革开放以来,和谐盛世的出现,人们基因深处最根本的东西已被唤醒,历史记忆逐步重现,宗族意识开始复苏。祭祖、修谱之类的活动已趋正常。

我们“杨氏”是个大家族,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家庭,是中华民族第六大姓,历史悠久,滋生众多,起姓已有三千多年,全球有6000多万杨氏宗亲。所以全球性的、全国性的、全族性的总谱续修形式是很很难办到的。为保证史事客观真实,各地都是采取以始迁祖为始祖的续修方式。我始祖效旦公祖籍江西(江西家族世系已无从查考),明初宦游公安以来,谱碟记载就有五百多年历史,所载人丁5228人。现已蕃衍全国,覆盖全球。关于续修时宜,一般在30年左右,60年左右是必修一次。我祖已成碟三次,自一九三一年分修以来,至今已有81年,所以势在必行,非续修不可。

续修的艰难与规划。形势虽然一片大好,但艰难无处不在:一是对续修家谱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大分歧。二是信息采集和保密工作难度极大。三是续修所需的巨额经费,不是某个人所能承担的。如成套的办公设施,上万人的信息采集,繁复的编辑排版,无不都以上万计、几十万计,没个五、六十万元那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有反对的,也有旁观的。但是老谱已有八十一岁,就是说八、九十岁的人才知有谱,六、七十岁的才有记忆衔接,再往后则将成为考古工程,难度就无法想象了。所以既不能旁观,更不能等待。经3月23日荆州筹备会议决定:

一、加强宣传力度,达成共识。要在全体族人中形成一股向心力,增强全体族人的家族观念,使大家处于同一价值观念之下,广泛参与,共同出力,一起谋划。

二、加强个人信息的保密工作,专业登记员必须持有身份证和家谱资料,或有筹备小组的认可资料。个人信息只能向专业登记员、房系责任人和本单位的代理登记员提供。采集的信息及时归档,绝密保管。家谱也不能随便外借外传,确保个人信息的绝对安全。

三、续修经费的筹集。我们不能作为旁观者,坐等齐备之后再动工,要以主人翁身份边行动边筹集。筹备小组号召各位宗亲积极参与,决定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始筹集:1、初期费用由热心筹备成员预先垫支,如原谱的再版、宣传发动、各种筹备会议经费等。2、热心人士的赞助。今天会议之前,就得到19位宗亲的鼎力支持,哪怕是一百两百,也是四修族谱的希望所在。3、杨氏四修族谱的预订。由于新谱的版本、套数还不确定,也就无法定价,我个人估计要在四百左右。微缩版也不会少于两百。

经费开支原则。《杨氏族谱》续修财务方案由筹备小组制订,行使核算管理权利与义务。专人负责,共同管理。一切开支本着因陋就简、勤俭节约的原则,尽量缩小开支范围,减少开支项目。续修经费只能用于续修必须的办公费用、调查登记及必要的旅差费用、聘请的常务工作人员的工资(工资标准由筹备小组核定)。创造的成果全体族人共同享受;所有的风险由筹备小组共同承担,资金缺口,由参与者平均支付。

杨氏族谱续修的初步规划。一、宣传发动(1至3月)。二、登记摸底(4至12月)。三、复查核对(2013年1至2月)。四、资料整理(3至5月)。五、编辑排印(6至12月)。六、集中发放(2014年的正腊月间或清明节前后)。如果单靠一两人的行动,那就是十年八年的事了。

新谱的结构与改进。家谱的结构千差万别,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老的繁琐的框架结构,应该有所取舍,作为一个现代家谱,我觉得应有所改进。

1、原谱按“四大支”“二十房系”排序分卷,改为按原谱、新谱分册。即原谱独立成册,新谱中的“世次”直接与原谱衔接。上接原谱中记载比较完整的一个“世次”。这样既保证了原谱的完整与风貌,又便于各自随时加续,也解决了由于房系庞大而不便查阅的问题。这样上知远祖生平,下近五服亲属,亲情气氛更浓。

2、原谱中的“世次”必冠派字,而现代人有的不按派字起名或单名的,一律尊重其本人意愿,以现用名入册,注明世次。原有派字,继续沿用,至于加不加续派字,得待各位宗亲及领导的发话。

3、改男尊女卑,树立新的嗣祧观,男女皆名,男女可嗣,以适应现代人的生育观。女丁名下加注出嫁地、婿名及子女情况。婿名可与“配偶”格式相同。

4、改简历单一,增生平业绩,世次表即人物志,高官平民都应有简历,平凡之中有真奇,一技之长有业绩。

5、原谱只重墓葬,不载籍贯,改为墓以新风时尚载入,籍贯迁居必详。以适现代社会风情。

6、改“干支”纪年为“公元”纪年,或阴阳历同注。公元纪年以便户口管理、身份证办理,注明干支便知12生肖。

7、传记是家谱的组成部分之一,这次续修除收录传记外,还增设“名人录”。起线初步定为:各种大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政界,副科级以上(含副科级,以下同)。军界,连级以上。商界,经理以上。教育界,中级职称以上。学术界,大学学历以上。

登记的原则与方法。这次续修族谱,本着“敬宗收族”的原则,根据原谱,顺藤下查,尽量不遗漏每一个族人。登记方法采取入户登记、网络通讯登记、分片登记、分房系登记。以入户登记为主,以本县为起点,划片登记,上接原谱房系;再以世系图为母本,查漏补缺;同时开展网络通讯登记,以解决老人不详子辈信息,子辈不详祖辈房系的个别情况。远在海内外、客居他乡的族宗人士,可寄来生平业绩,以便载入族谱。

因族谱年久失修,有不知先祖而无法与原谱衔接的,作特殊情况登记附后。

入赘别姓的杨氏族人,本人已改称别姓的,则不再登记入册;入赘别姓的杨氏族人,虽本人改姓,但子女回户姓杨,则应登记归宗。

在本县居住而不属本宗房系的杨氏宗亲,愿意入谱者可按其本人房次入谱,可供以后联支续修之用。

总之,努力履行求真求全,与世俱进,保证其传世价值。一谱在手,知己之本,借古察今,镜己之行,承前启后,扬祖之德。

杨氏四修族谱筹备小组

联系电话

1

杨志忠

荆州市洋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13972129838

2

杨志春

湖北中医高专

13872300231

3

杨志坤

公安甘家厂财政所

13607217184

4

杨志强

荆州区金属回收公司

13797370988

5

甘家厂电信局

18908612672

6

杨志萍

荆州区金属回收公司

13972389029

7

杨宜松

甘家厂小学

13797541428

8

杨宜胜

罗田村四组

15926532808

9

杨宜元

公安县财政局

13872256211

10

杨宜进

荆州市直机关工委

13907211953

11

杨宜科

荆州市广电局

13986722900

12

杨宜兵

公安甘家厂财政所

13997626798

13

杨宜武

湖北利达公司

13986701665

14

杨正科

荆州市公安局

13886561616

15

杨正春

荆州市民政局

13085106605

16

杨正锐

公安县装潢公司

13507216880

17

杨正军

公安甘家厂财政所

13986685050

18

杨大银

荆州市两湖市场

18972134899

19

杨宜新

山东莱芜市

18806340007

20

公安县社会保障局

15927989888

杨氏四修族谱赞助芳名(第一期)

金额(元)

待捐金额

1

杨志忠

荆州市洋泰公司

10000

2

杨大银

荆州市两湖市场

10000

3

杨武

湖北利达公司

2000

8000

4

杨宜茂

东风村七组

600

5

岳爱珍

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南路文泉路

500

6

杨志平

东风村七组

400

7

杨志坤

东风村六组

400

8

杨志林

甘家厂供销社

200

9

杨宜胜

罗田村四组

200

10

杨宜景

罗田村四组

200

11

杨宜象

罗田村四组

200

12

杨志元

罗田村二组

200

13

杨宜海

杨家厂油厂

200

14

杨宜福

东风村七组

200

15

杨东海

东风村七组

100

16

杨琼

东风村七组

100

17

杨志家

罗田村二组

100

18

杨正斌

罗田村二组

100

19

杨宜中

罗田村二组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