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杨辂后裔杨绍全(四川)及其族人邀请,根据近年来我个人研究结果,现将杨辂世系及一些主要问题简单说明如下,

世界杨氏联谊会编著的《中华杨氏通谱》第二篇第六条中指出:吉州剌史(亦称庐陵太守)杨辂公究竟是归厚之子,还是文友之子? 据宋朝杨万里《重修庐陵杨氏族谱序》云:“岩之曾孙辂,仕南唐李氏”;为弘农始祖杨章39世孙,而明朝杨士奇《江西秦和杨氏族谱序》则称辂为静恭房宁二子虞之后,虞生堪,堪生承休,承休生岩,岩生郁,郁生鳌(覃),鳌生文友,文友生辂。两个版本,令人难定。虽然两者上祖不同,实为同一出脉。

而《弘农杨氏族史》作者坚称:辂父为归厚,他坚决否定了南宋诗人杨万里和明宰相杨士奇的说法,他认为杨万里只会写诗,不懂历史,杨士奇只会做官,文墨不通。

据《弘农杨氏族史》作者介绍:杨辂,字殷驾,号朴斋。进士及第,唐末为吉州剌史,杨行密克杨州,居江西。唐昭宗下诏拜杨行密弘农郡王(五代史“杨行密传”中没有这样的记载,疑为作者加编,因弘农杨氏始终不承认其为弘农杨氏),后复诏拜杨行密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检校太师、中书令、封吴王。杨辂仕杨吴政权,为虞部侍郎。辂因爱庐陵山水之美,与其诸子居家庐陵,为庐陵杨氏始祖,卒于庐陵县衙内。葬吉水县六十三都鹧鸪西洞。明嘉靖辛卯年(1531年)建祠于庐陵城南。

杨辂娶郑氏,生二子:锐、铤;继娶郭氏,生三子:锋、钊、耸;再娶郭氏,生四子:职、聪、栋、梁;其裔孙支派繁衍遍布国内外,约有人数五十万之多。

杨锐,辂长子,字云峦,原居庐陵城中,后徙吉水杨家庄,隐居不仕,自号“山庄居士”。葬吉水下牢株大坪地,娶刘氏,生子:宏嗣。

杨铤,辂二子,字云嶙,为海昏(今江西永修县)令,徙吉水并塘,葬东岗西畔,生子:弘彻。

杨锋,辂三子,字去岩,后裔徙居江西永丰、瑞金,生二子。

杨钊,辂四子,字云嵋,徙惠州(故居广东惠阳县西)娶周氏,生一子。

杨耸,辂五子,字云轴,唐进士,官至都御史,朝议大夫,澎阳(治所在今广东潮安县)太守。原葬福建武平南岩,后改葬广东梅县百子岗,其墓尚存,称千年古墓,为重点保护文物。娶欧阳氏。敕封积知夫人,葬夫坟。生三子:思孝、思恭、思聪。其裔孙分布闽、粤、桂、港、澳等地及侨居国外者众多。

杨职,辂六子,字支拨,娶林氏,生三子,徙居赣州安远、大浦。

杨聪,辂七子,字云宽,娶叶氏,生三子,其子远通,徙居潮州海阳。

杨栋,辂八子,字云伯,娶郑氏,徙居澄海、饶平(广东饶平县)。

杨梁,辂九子,字云定,娶张氏,生五子,徙居平远。

《弘农杨氏族史》中的杨辂族系内容来源于各地族谱,但他自成说法否定了族谱中的主要内容。全国各地《杨氏族谱》将庐陵杨氏始祖杨辂接在浙江杨氏杨文友之下,我们当前只能尊重各地《杨氏族谱》内容,没有权力予以更正。

最早研究杨氏文化的一些专家认可伯桥为杨氏始祖,坚决不承认杨杼之说,关于唐叔虞长孙君牙被封在杨国一事,他们见过唐代碑文,但绝口不提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