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世家
杨素,陕西弘农华阴人,字处道,祖暄,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敖,周汾州剌史,没于齐。史书评述他的一生,“杨素少而轻侠,淑傥不羁,兼文武之资,包英奇之略,志怀远大,以功名自许。向祖龙飞,将清六合,许以腹心之寄,每当推毂之重。扫妖氛于牛斗,江海无波,摧骁骑于龙庭,匈奴远循。考其夷凶静乱,功臣莫居其右,览其奇策高文,足为一时之杰。然专以智诈自立,不由仁义之道,阿谀时主,高下其心,营构离宫,陷君于奢侈,谋废冢嫡,致国于倾危。终使宗庙丘虚,市朝霜露,究其于祸败之源,实乃素之由也。幸而得死,子为乱阶,坟土未干,阖门殂戮,丘陇发掘,宗族诛夷。”杨素家被灭族是很凄惨的。所谓“子为乱阶”是指杨玄感辽东举旗反叛之事。杨玄感失败后,其弟积善、玄奖、万硕、民行等均死于非命,并具枭磔。
杨素的族系:
一世:震;
二世:奉,杨震五子,字季叔,官至城门校郎、中书侍郎,生子敷。
三世:敷,笃志博闻,早卒,生子纂、众;
四世:纂,传先业。生子品;
五世:品,任魏中大夫;
六世:国,仕晋为弘农令,生子袭;
七世:袭,晋武阳长史,生子隆;
八世:隆,生四子;
九世:结,任慕容垂为中山,生二子;
十世:继,生子晖;
十一世:晖,北魏库部给事,太平直君二年(441),迁任洛州剌史,平南将军、济州剌史。生二子;
十二世:恩,北魏镇远将军,历任徐州、东荆州剌史,太和二十年(496)迁河间太守,生子钧。
十三世:钧,越恭公,中垒将军,洛阳令,后为中山太守,答谢剌史,恒州剌史,生四子:暄、穆、俭、宽。
十四世:暄,字景和,弱冠受朝请任官员外散骑侍郎、辅国将军、议谏大夫,被害,生子敖;
十五世:敖,早卒,生子:素、约、慎、岳;
十六世:素,官至光禄大夫、司徒、尚书令、太师、太尉。诗人,杰出的军事家。
后代英雄
杨素后人:杨素第七子,生一子,名字不详。
晤虚,积善之孙,父名不详,官至朔州司马,终钱塘令,生子幼列;
幼列,官宁州司马,生子藏器;
藏器,官汾州三水丞,生子遗直;
遗直,少好学,能文,唐德宗时,遗直上书,出仕为濠州录事参军。后为讲学为主,娶三妻,生四子。
长子发,太和四年登进士,以书判拔萃,授校书郎,湖南观察推官,再升任西蜀从事。入朝为监察,转侍御史,累至礼部郎中。大中三年,改左司郎中。后改授太常少卿,出为苏州刺史。苏,发之乡里也。恭长慈幼,人士称之。还,改福州刺史、福建观察使。瓯闽之人,美其能政,耆老以善绩闻。朝廷以发长于边事,移授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属前政不率,蛮、夏咸怨;发以严为理,军乱,为军人所囚,致于邮舍。坐贬婺州(即现在的金华)刺史,卒于治所。杨发家族世世为儒,当时被称着修行杨家。子乘(我谱写成静),亦登进士第,有俊才,尤能为歌诗,历显职。生三子:杰、乘、检;二子假,无后;三子收,生鉴--弘、钜、粼;四子严,生三子,涉--凝武、注、洞。
杨收字藏之,是隋国公杨素的第八代孙,杨发的三弟,家居同州冯翔。唐懿宗李凗的宰相,小时候聪明能干,在吴地被称着神童。
杨涉是杨发的侄儿,杨严的儿子,唐哀帝时任宰相,他儿子就是杨凝式,五代著名的书法家。
杨凝,左从政朗,杨发的第二子,杨发被贬到金华任刺史后,死于金华,后杨凝、杨静以官为家,在金华定居下来,但名字与史料记载有 出入,有待查证。
杨仪,为晋州别驾。
杨宾,杨仪的二儿子,从外地又迁回金华居住。
杨远,宋太祖时任江州团练史。
杨伟,任襄城令
杨宝定,宋时任汀州(即现在的福建长汀)判官。
杨俭,杨宝定第三子,后随父迁居仙居居住。
杨安,杨俭的儿子,下杨始祖,从仙居迁到野竹即现在的下杨。
杨清,为迪功郎。
杨和,杨安的孙子,杨清的儿子。宋朝江西玉山县县令,即县长。
杨权,杨安的第九代孙,家世即由他考述(旧有家谱,未说明什么原因,藏在胡塘吕氏家,后由于吕氏人家以破坏风水的借口为由,不让从地下取出家谱,家谱至此丢失)
杨茂山就是下杨人尊敬的茂山太公,学识渊博,聪明能干,人丁兴盛,一生隐居,没有做官。
杨发为唐婺洲(金华)刺史,实为浙江始祖
杨安实为华溪野竹杨氏始祖
注:杨素族系资料,浙江永康下杨宗亲杨明提供,他供职于福州。
忠奸考辩
大唐证圣三年,一代女皇武则天下了一道很严厉的诏书,诏书中有两句评论杨素一生的话最是触目惊心:生为不忠之人,死为不义之鬼。这道诏书使杨素背上了千古之罪名。
在喜欢给历史人物脸谱化的中国,杨素的白脸形象似乎已难再改,然而,在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之后,我们又发现,杨素似乎长有另外一幅完全不同的脸谱,他宽容大度、不拘小节,不但是善于挖掘人才的伯乐,更是接连促成几段爱情佳话的好人,隋唐之际产生的“破镜重圆”、“风尘三侠”、“牛角挂书”等几段佳话皆与他的名字挂上关系。
在杨素身上,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天使与魔鬼两幅截然相反的面孔!
通过研究杨素族谱和弘农杨氏族史,发现其中个就原因。杨素是个人才,隋朝杨坚统一全国,杨素首当其冲,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但杨素家族的族谱中记载,杨素家人始终不承认隋朝杨坚为弘农世系后人。他对杨坚打着杨震后人的招牌以功攫位严重不满。他从族谱中得知,杨震长子杨牧传三世后绝裔(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专家通过研究魏、晋、南北朝的杨氏古墓碑文墓志铭后得出同样的结论),杨坚一支不属于弘农杨氏,在杨素家族的族谱中有明确记载。
在封建社会中,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的朝代,聪明的杨素只能顺应历史的发展,他隐忍辱负重一切,为了家族的平安,他身先士卒帮助杨坚收复了南方失地,统一了中国。这就是历史研究学者所说的“隋朝成也杨素”。
为了保存自己,他陷害了隋朝名将史万岁,更有甚者,他还陷害了名臣高熲、李纲、柳彧者。为了彻底搞跨隋朝,也只能顺应发展。他先辅助败家子杨广登基,再帮助杨广杀死另六个兄弟,帮助杨广占有了父亲的妾,让杨广身败名裂。杨素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不光彩角色,注定了他今后一生都只能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千秋万代的人们所唾骂。唐太宗曾在一道《谕侍臣绝谗构论》中痛斥杨素:“隋太子勇抚军监国,凡二十年,早有定分。杨素欺主罔上,贼害良民,使父子道灭,逆乱之源,自此开矣。”这就是后人所说的“隋朝败也杨素”。
通过研究族谱和历史,可以说,杨素维护隋朝统治,是为了统一全国,他是有功的。为了维护“四知”清白,推翻隋朝杨氏,是不为人所知的阴谋,这一点可从他给后人交待中看出,在他后人的族谱中记载。
流芳千古
成也杨素,败也杨素。在文史界,杨素的名气并不大,名誉损害也不是很大,最大的毁誉者是杨广。
杨素的先祖是名人和高官,杨素的后人也有很多名人和高官。功过相抵,使杨素在不清不楚中保留了名声。特别是隋唐之际产生的“破镜重圆”、“风尘三侠”、“牛角挂书”等几段佳话皆与他的名字挂上关系。
这样一个赏识新人、奖掖后进、不遗余力提拔人才的杨素,同那个嫉妒同僚、处处防人害人的杨素,似乎很难看作同一个人。只就是杨素的矛盾的结合体。
香也杨素,臭也杨素。很多人看重的是他在夹缝中不断得手的杨素,华阴弘农杨氏对杨素的行为是原谅的,他毕竟是一代枭雄。
山西,杨安生
二0一年元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