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站金山杨府庙,在苍南县南面,距城约35公里。
马站金山杨府庙,马站正一派道士科仪书上也称为“金山玉蟾洞杨府庙”。此庙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坐落于鹤顶山南面的马站镇金山村,地处现在马站十八孔水库脚。杨府庙丰富的民间传说,一直成为这一带老人津津乐道的内容,对杨府庙的建设和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一、马站镇金山村与金山杨府庙概况
(一)金山村简况

马站镇金山村,位于马站镇人民政府大楼的东北面约2个公里,是马站高级中学所在地,南至北兴街菜市场,北至十八孔水库下游。全村现有户籍人口1175人,常住人口835人,耕地面积650亩,山田面积1200余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农副产品为辅的农业大村,其中以蘑菇和蔬菜为全村的支柱产业,2007年人均收入达6100元,居马站镇中上水平。
由于马站属于亚热带气候,土壤肥沃,非常适合于农业耕种,而金山村又在马站的中心,菜市场就在村门口,所以金山村历来一直是一个以栽培业为主的村庄。
改革开放以来,金山村许多人到全国各地办厂、经商,带动了一方经济。他们的热爱家乡,非常乐意为家乡的各项事业慷慨解囊。
姓氏结构:金山村的村民,叶姓约350人、吴姓约320人、柯姓约人160、陈姓约110人、李姓约80人,其它姓氏约100人,查以上姓氏宗谱,大多数是明末清初从福建闽南一带迁入马站等地定居的。本地通行闽南语,与西南面的相隔30公里的福建省福鼎市沙埕渔港交往比较多,而且沙埕渔港不讲福鼎话,也说闽南语。
(二)杨府庙概况

马站镇金山杨府庙,坐东朝西,三间单进,始建于光绪乙亥年仲秋(公元1875年),重建时间是1990年。西南边的厢房是生活用房,为信众提供一些香烛。占地面积500平米,建筑面积为300平米。在杨府庙的南边不到200米的地方,是一座白马明王庙,建筑面积约150平米。白马明王庙,隔壁就是文昌阁,占地不足100平米。前边是一条自北而南的溪流,源于北面的鹤顶山,流向南面的沿浦港而汇入了大海。
现在的金山杨府庙已经于去年冬天拆除,准备重建。香火、神炉、塑像等全部集中在一个临时性搭建的蓬架中。

原来的杨府庙神灵塑像排列如下:

(三)马站镇金山杨府庙的主神与配神

1、主神杨府上圣杨府庙中主祀杨府上圣,当地人叫杨府爷。

传说是唐代时,瑞安陶山的杨精义。据民国版本的《平阳县志·神教志》记载:杨府庙一在古鳌头,一在二十六都鲸头,他处多有,不悉载。神姓杨名精义,唐时人,子十人。三登仕籍,七子偕隐。修炼于瑞安之陶山。拔宅飞昇,事闻三子皆挂冠归寻,亦仙去。宋时敕封:“圣通文武德理良横福德显 应真 君”。

清咸丰四年冬,乐清瞿振汉,据城反旋就扑灭事平,知为神佑。五年三月,平阳鳌江有艇匪突入,居民御之,亦称神助击毙,贼渠余匪悉遁。同时上其事乞加封号,部议未覆同治元年,平阳绅民以金钱会匪平诸赖神力,复请浙抚具题。六年六月得旨加封“福佑”二字,新纂据乐清志及平阳档案,修按俗有杨七相公庙谓杨府第七子云。马站杨府庙的庙祝认为,是瑞安陶山的杨精义得道之后,到鲸头山收雉鸡精,收了妖之后,看到鲸头有灵气,就驻在灵岩古洞继续修炼,并为当地的信众排忧解难,保佑沿海信众安康。

2、配神白马明王许多人不是很了解白马明王。白马明王,有闽王王审知(王审知,字信通,因常骑白马作战,人称之为“白马三郎”)的影子。王审知三兄弟于唐光启元年(公元885年)从河南光州固始入闽,统一了福建后,人称之为“开闽王”。知后裔在八闽大地繁衍生息,还向海外播迁发展,被八闽后人尊崇为“八闽人祖”,其影响面极大。

《净明许天师说白马明王镇闽护国妙经》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天师谓众仙曰:“彼王审知者,开闽明王,忠孝有嘉,不裂土而封疆,奉诏一梁二唐,白马银枪,入闽平叛,保境安民,筑城修渠,开化蛮夷,威镇东南。阳寿虽尽,不堕轮回,不属东岳,不入丰都,不去西天,当引之入主福州,掌一国城隍,受万民景仰,百世供奉。享一国之香火,保东南之民生。职封白马明王,永镇福州!”天师再告白马明王曰:“汝与林提举共守福州,安镇闽国。善男子善女人,或遇虎狼蝡蛇,或遇恶鬼游魂,或遇狐黄马魅,或遇树石成妖,或遇山魈水怪,但逢灾厄,若口称威震东南永镇福州忠懿仁孝白马大明王圣号,当有三千神兵神将,骑白马,提银枪,雷霆风火相随,驱逐诸邪,百鬼不侵。”白马明王并提举林真人长跪上拜天师曰:“弟子愿共守闽国,以安万民!” 白马明王是福建移民的保护神,神庙(白马庙)在马站非常多。

关于白马明王民间故事也很多,特别是白马明王与马站张琴(1785—1835,马站南坪人,曾任台湾总兵,授振威将军从一品)的故事,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张琴小时家很穷,从小就在海边,学起了挑海鲜卖的行当。挑海鲜很辛苦,要根据潮水的涨落,到埠头等候,有时还要等到三更半夜,挑海鲜的人买些鱼鲜后,还要连夜挑着赶路,怕海鲜不鲜,变味蚀本。有一天,正在等鱼船的张琴,又饿又累,扒在大路的一块石桥板上困着了。在离这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白马爷宫,出巡回来的白马爷要路过石桥板,正被张琴挡住了。白马爷想:我夜里出巡,是为了保十方百姓平安,你这个人偏偏要挡住我的路。他举起了马鞭就要打下去,一看是张琴,又放下马鞭来,说道:今日我体你是台湾道道台,不然这一鞭下去,叫你一命归阴。”白马爷说完,策马回头,管自己绕道走了。这时的张琴躺在石板上,正是半醒半困,白马爷说的话全听见。他想,我一辈子挑鱼鲜卖,苦死了,还有什么台湾道台做?不如去当兵,说不定还有出息。于是他第二年就去当兵了。[1] 此后张琴一直如有神助,从一个小兵,一直到当了台湾的总兵。杨府爷左边的“黄九师公”是什么神?他是地地道道的当地地方神。相传他是一名法力很好的法师。因他在兄弟之中排行第九,人们就称他为黄九师公。在马站片的渔寮乡,还有这么一个民间传说:渔寮大沙滩对面800米处有个海岛状似大乌龟,圆圆的脑袋,半圆形的外壳,就象一只海龟遨游在碧波荡漾的大海上。它很想爬上沙滩做一次日光浴,但又怕惊扰了游客,只好远远地躲在一边,注视着沙滩上游人的一举一动。据说,它就是吕(闾)山老母派来送黄九师公回家的大神龟,因迷恋渔寮的美景,也就不愿回去了,从此永远留在了渔寮。闾山,是传说中的一座仙山,净明道闾山法主就是 许真 君。当地的大红头师公——尪师,陈十四娘娘,全部属于闾山派。苍南县正一派道士属于文教,闾山派道士属于武教。

3、配神牧牛大王牧牛大王也是浙闽边界的地方神,民间传说他们是放牛为生的三小孩子,后因为在一次参加花会的赌博中,发生误会,各自怨恨自己,而自尽。后来,路过此地神仙见这班孩子忠诚,向天帝奏明,而封为“牧牛大王”。在神坐上,牧牛大王的塑像是骑在牛背上的小孩子。塑像不大,也只有一尺多高。

4、配神太子真仙这个仙名有争议,叫法有点怪。本人认为是“昭明太子”。温州有白马殿,大殿中奉昭明太子萧统(501~531) 。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代文学家,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梁武帝萧衍太子,母亲为萧衍的贵嫔丁令光,又称丁贵嫔。谥号“昭明”,故后世又称“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撰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相传昭明太子当年萧统曾经来温州救济灾民,后来温州的灾民感激他,就在温州塑他的像,供奉了他。“真仙”两字带有道教色彩,是民间给他的。反正是民间信仰场所,民间喜欢这么叫也无妨。

5、配神统领元帅统领元帅,是一个武将,塑像红脸。鲸头杨府殿也有这个神像。把它放在与杨府爷不同的一神座中,人们会以为他是太子真仙有手下了。

6、配神福德正神就是土地爷,当地民间也叫土地公。每一个神庙都会有他的塑像。马站杨府庙的神灵配置多样化,有老有少,有文有武。上至天子(太子真仙)下至平民(牧牛大王)。尽管杨府庙中民经有了白马明王的塑像,但离杨府庙不远处,还是有个是白马明王庙。

二、金山村杨府庙来历的传说

相传清光绪年间的一天,金山下的溪水浮来了一尊木头雕刻的神像。一群小孩在溪边游泳,就发现了这尊木头雕刻的神像。神像飘浮在水面,小孩就在水上玩了起来。游泳结束后,小孩们就把神像藏在溪边的一个小洞中,下一次游泳时,又把他拿出来。相传这个藏神像的地方,正是一个活的风水地蛤蟆穴(玉蟾洞)。这个洞,正是蛤蟆穴的嘴巴。此后这尊神像的脸,慢慢红润起来,并开始显灵了。

有一天,一个藻溪(离这个地方约80华里)的人,挑着一担席子经过这里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尊木头雕刻的神像显灵了,神灵投在这个人的身上。挑席人,抛了一担的席子,转身就到不远的一株大树下,大树下正好有几个人在乘凉,挑席人说自己正是这个洞中的杨府爷附身,说要保佑这个地方太平,要本地的四扇有脸面的某某人、某某人、某某人出来做头,盖个杨府庙。

以后,杨府爷神灵就会长住这边。说也奇怪,一个外地挑席的人,怎么会认识本地方的这么多人头人的名字?乘凉的人还问了他许多事,挑席的人因为有神灵符体,全说对了。于是大家开始信他,认为这就是杨府爷的代言人。不久之后,当 地的这些头人真的就出面,在本地集资,建起了一座三间的杨府庙。这就是马站金山杨府庙的来历。

(刚刚拆下的神庙大梁,上有“光绪乙亥年仲秋”始建的文字。这是1990年重建时,抄下了1990年重建以前写在大梁上的文字,并有“檀越主柯氏 董事范金魁 柯得栖”、“信士柯玉富 孙李宝”等字)

三、马站金山杨府庙与闽台的情结
1、台湾老兵的一段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笔者有一位原籍是沿浦的亲戚,刚刚从台湾回来。这位阔别50多年的亲戚,回到老家之后,第一脚竟然是去金山村杨府庙祭拜杨府爷。然后再来看望他的姑妈——我的奶奶。
当我们问他为什么对杨府爷这么虔诚时,他说:
我们家以前在沿浦开个卖杉木的杉行,我也不知道其中有一支杂木是弯曲不直的。由于没有人要,也不值钱,就压在大木料堆下面。有一天,来了庙里的一班人,说是庙里跳神的童子说,杨府爷的神灵附体了,说要买我们家的一支弯弯的木料可以造神船(约2米多长的神船模具),我父亲也不记得有这样的一根木头了,就叫粗工把一堆的木头搬掉找,果然有这么一根弯弯的2米多长的木头,我父亲一看这木料本身就是一大堆的木料搭来的,放着也是放着,杨府爷要就送给他吧。就这样我们家算是跟杨府爷结了缘了。
后来我当了国军的军医。快解放的时候,回到家,我心中一直忐忑不安,是在家里好,还是去台湾好,我拿不定注意。由于我们一家都信杨府爷,我就到杨府庙去问问神,正好庙中有个童子在跳神。我就向神灵跪下,问问神灵如何是好。杨府爷说。要走,你赶快走吧,要抓去一把香灰,如果在大海上有难,你就叫我名字,我会救你的。
就这样,我就马上去台湾了。我是当军医的,在台湾一直很吃香,此后就在台湾成家立业,所以我很感激杨府爷给我指点迷津。我在台湾隔海相望,一直想着如何感谢这位神灵。
2、沙埕渔民水生族的故事
福建省福鼎市沙埕港,是天然的渔港。沙埕港的人,都说闽南话,而不是说福鼎话。当地渔民的民间信仰是一信妈祖,二信九使爷。唯独水生族的人信杨府爷。什么原因我们不大清楚。
有一年,沙埕港的水生族又来这边求神,要求杨府爷给他指一下鱼路。可是没有跳神的人。只有路边的几个青年人在干农活。有一个28岁的人,突然觉得头昏了,一下子跳到桌上,说什么朝什么方向打渔,就给他们500担的黄花鱼。
后来真得是这样,其他人抓不到鱼,只有沙埕港的水生族抓到500担的黄花鱼,不多也不少。沙埕港的水生族会经常送鱼给杨府庙,说这神真得很灵。当我们到沙埕港,会看见一半的船上面插着“杨府”的大旗,一半的船上面插的是“妈祖”的大旗,

四、理事会与活动
马站金山杨府庙历来由四扇共同祭祀,以前的理事会在这四扇中产生。但近年来有所变化,特别是建庙时,大多数是由个人自愿出钱,不再由四扇摊派。 当前杨府庙已拆除,准备建设成五间的杨府庙。建庙的资金,是以在外经商为主的马站人。2011年,马站金山杨府庙理事会由如下人员组成:
1、理事会组成与结构
以前的理事会是从四扇中产生的,而现在却不一定,只要自己愿意加入这儿理事会的,带头出钱的出力的人,都可以自愿加入,人员还是以当地金山村为主。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经商的人占20.83%,纯农业的占59.3%,全部是50岁以上的人。60岁以上的15人,占62.5%,这说明,以在家务农为主的老人,在建设杨府庙方面占了主导地位,并成为神庙活动的主体。
2、活动
经常性的活动是一年一度的五月十八杨府爷生日,都要举行福会。这种活动是改革开放以后恢复起来的,30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30年前刚刚开始办福酒时,每人只有集资5元,后来由于物价高了,出资吃福的钱也慢慢的加了起来。2010年办福酒27条,参加吃福的人,每人自愿出资50元,由于马站的菜比较便宜,庙上基本上不用贴钱。
其次是请戏做,每年农历五月十八庆祝杨府爷生日的活动,都会做五天的戏给大家看,2010年,五月十八活动,请温州戏班做,费用3万多元,这钱全部由庙上出。
另外,庙上还不定期地举行平安醮事,全部由地方信众出资,时间一般是三天。
全年的香火金收入不错,近三年收入都在九万元上下,足以开支。
2011年,最大的活动,就是要拆除三间的杨府庙,新建一个五间两厢房建筑面积为300平米的杨府庙。原庙已于农历二月十九拆除,投资约200多万,并开始破土动工。

由于马站杨府庙有丰富的民间传说,马站家喻户晓,这就是最好的宣传资料。立于南边的捐资榜上,出资1万元以上的名字如下:

截至2011年4月23日止,出资1万元以上的已有22人,累计36.5万元;5千元以上已有14人累计7万元,。3千元以上的有11人,累计3.3万元。上述45人中,已累计集资46.8万元。这是一笔非常可观的启动资金。许多理事年龄大了自己虽然没有出钱,却是自己的子女出钱。退休干部叶思选,不但自己出钱,还动员自己的子女出钱,一家人一共出了十万元。他们的理解也有所不同,神庙不但是老人精神寄托的地方,还是老人活动的好场所,受中国佛教、道教的影响,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当前的集资金额已将近60万元,如果300平米的仿古建筑杨府庙,以主体工程每平米2000元计算,差不多已经可以完成主体建设。当然雕龙画凤这种投资是无底的,我们也相信有更多的人会出资建设这个神庙。

五、小 结

马站杨府庙从光绪年间始建,到台湾老兵的一段回忆,都有着完整丰富的故事,正是这些故事,让马站人对杨府爷的信仰更为虔诚,具体体现在建庙的民间集资上。

从神庙的地理位置上看,我们暂时不说这个地方的“蛤蟆穴”,是不是风水宝地。在1989年8月的一次特大洪水灾害中,杨府庙门口的一株数百年树龄的大榕树被连根拔起,而这个神庙竟然完好无损;在特大的“桑美”台风正面袭击马站时,这个神庙也安然无事。这说明,先人在立庙选址时,已经充分考虑到回避这种大自然灾害的因素,为后人在杨府爷信仰增加了许多内涵。如果说近年来自然灾害对杨府庙没有构成大的破坏,这是一种外在的“形态”的话,那么完整丰富的故事,就是支称马站杨府信仰的“神态”。形神具备的马站杨府庙,让人们对杨府爷的民间信仰更为虔诚,让在外经商的马站人,精神上多了一些安慰。

附、访谈录

访谈一:YYF,女,49,职业:灵溪,龙港云天楼酒店老板。

问:你为什么信杨府爷?有什么故事吗?答:对杨府爷我是很信的,特别是杨府庙的签诗,我觉得很灵。

问:具体指得是?

答:在我二十六岁的时候,我还没有嫁人。有一天,我和我的姨婆到杨府爷庙去烧香。我姨婆就替我问杨府爷的童身,说我的婚姻问题。杨府爷的童身就说,在半个月内,她会找到一个好老公。当时我也是半信半疑,果然不出所料,半个月后的一天,有人给我做媒,就找到现在这个老公。他确实是个很好的人,我们日子过得很好。

问:还有什么让你觉得可信的吗?

答:我从老家马站到县城灵溪经商,我也是去杨府庙求签的。说是去灵溪好,事实也是对的。我不管做什么生意,都会去杨府殿抽签,我觉得杨府爷很灵,这几年的事业发展得很快。这次我出资三万五千元新建庙。我酒店也出了钱,我们一共出资十万元。

访谈二:WJS,60岁,庙祝,小学。

问:你为什么会信杨府爷?又是如何当上庙祝的呢?你有什么体会?

答:我在28岁那年,一天有人来问神,我突然就跳了起来,觉得头昏,说什么也不记得。醒来后,他们说我成了杨府爷的童身,就这样我当了一阵子杨府爷的代言人。

问:你还有什么特别的事没有呢?

答:有很多事,一下也讲不清,我和杨府爷是有缘的,那么多年轻人杨府爷就选我当他的代言人,我觉得我是有佛缘的。从我过后再没有人当杨府爷的童身了。不过当童身很累,我也只当一段时间就请辞了。我现在是义务在这做宫公(庙祝)。

访谈三:YYW,75岁,农民,初中。

问:你说杨府爷很灵,具体的都有什么事呢?

答:我听老人说,建新庙那年,造杨府庙神船(约2米长的船只模型)的师傅也有一些故事。

问:什么故事呢?

答:这个师傅,原是一个很穷的人。他来庙上造神船后就没有回家,心非常诚。这是一;他怕自己不干净,连厕所都没去,都到山上去解手,这是其二。刚来到庙里的时候,从里到外买了新衣服来穿,这是其三。以前他没来造船的时候家里很穷,造了船回家,家中就慢慢好起来了,现在他的后代子孙都很好,发了大财,大家都说是杨府爷保佑他。

问:我们边的杨府庙,跟福建的信众还有什么联系吗?

答:我们这边的杨府庙,庙门虽然不大,但名气一直很大。以前福建砂埕一带的人都来这边问神,主要是渔民,问的是出海的渔路。问准了,都有送鱼来谢神,问神谢神的人,真得不少。后来为了方便,砂埕也建成了杨府庙。砂埕杨府庙就是从我们这边分过去的。新庙建成之后,一直有联系,还请了我们这边的庙祝为他们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