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易寒暑成大业 感天动地祭先灵
采写:杨汝生
辛卯菊月初一(2011年9月27日),吉日良辰,位于华山脚下、渭河岸边的杨震公祠山门外锣鼓喧天,彩旗飘扬,热闹异常,来自海内外各地的400余名杨氏宗亲汇聚在这里,隆重举行杨震公祠落成曁辛卯祭祖大典。广场上的石牌坊在公路旁巍然屹立,山门外的两尊汉白玉雄狮脖子系上大红绣球显得格外雄伟,镌刻在硕大花岗岩石头上的《重修杨震公祠记》文也显得愈加夺目。宗亲中有拄着拐杖的耄耋老人,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年,他们无一不是怀着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乘长风,驾彩云,从四面八方前来见证这一庄严的时刻。
杨震墓始建于东汉,明清两代名极一时,地方官员为其修葺扩建,墓园面积曾达30余亩。在历史上,众多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都曾拜谒过,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唐贞观十一年(637),太宗李世民巡游潼关时曾来祭拜,并亲自撰文称颂杨震“虽死犹生,没而不朽”。唐朝诗人李白亦曾留下“关西杨伯起 汉日旧称贤 四代三公族 清风播人天”的名句。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西巡路过潼关也曾拜谒,慈禧亲书“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圣谕。杨震墓一直到抗日战争前还保存完好,后来,遭到日本飞机大炮的轰炸,墓冢被毁,墓园遂成一片废墟。1959年修建三门峡水库,因怕水库蓄水被淹,曾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重修杨震墓园曾是杨姓许多代人的夙愿,但过去没有条件,也没有这个能力,现在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了!
杨震公祠位于潼关县高桥乡四知村村东,北面紧挨渭河,在杨震墓原址扩建。主要建筑有:杨震高大汉白玉塑像,祠堂大殿“四知堂”,大殿建筑为汉代风格,采用“明堂辟雍”格局,为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形制。杨震公祠占地83亩,建筑面积3665平方米,共分为祠前区、祠院区、墓园区三个区域。于2009年10月25日破土动工。2010年底主体工程完工,进入绿化、装修和布展阶段。2011年9月国庆节前夕,正式建成开园。
落成典礼于上午9时举行,许多宗亲早就列队等在那里。此时,突然刮起阵风,雨点也零星而至,没有多久风停雨止,天空转晴,人说老祖宗显灵了。剪彩之前举行了杨震公祠建设总结大会,潼关县政协主席顾金孝首先致辞,他代表潼关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县纪委对来自各地的杨氏宗亲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落成典礼表示热烈的祝贺!杨震公祠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杨同玲女士做了工作报告,杨氏宗亲代表也相继发言。最后,杨震公祠建设管理委员会顾问、空军指挥学院原副政委杨胜万将军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全文另发),他在讲话中对潼关县五大班子及有关部门和渭南市侨联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为公祠建设作出贡献的所有宗亲表示敬意。他说:“今天杨震公祠落成了,这是广大宗亲多年的宿愿,而且省、市、县委又确定为干部廉政教育基地,以后还会经常在这里举办各种廉政教育活动,这是我们老祖宗的荣誉,也是我们杨姓族人的骄傲!我们作为杨震后裔,杨姓族人,一定要珍惜这份荣誉,一定要秉承祖德祖训,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当官的做清官,多为人民做贡献,多为我们杨家积德!做企业的走正路,发大财,多为天下做好事,多为我们杨家争光!”他的讲话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与会宗亲还一致通过了重修华阴中华杨氏祖祠的倡议书。接着,潼关县领导顾金孝、张毅丰、赵志杰、李建华和杨氏宗亲代表杨胜万、杨春长、杨斌华、杨国良、杨自力、杨炳宣在鞭炮和锣鼓声中一起为杨震公祠落成剪彩。
剪彩之后,山门启开,人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缓步进入公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震公高大汉白玉塑像,塑像后面是祠堂大殿“四知堂”。大殿正中是震公坐像,四周是用图画和声、光、电现代手段展现了震公光明磊落的生平和高风亮节。大殿两边草坪后面是正气厅、浩然厅和清风廊,展出“颂杨震 促廉洁”书画征集活动部分佳作和中国历史上一百名清官的故事。墓中区西侧矗立着“海内外杨氏宗亲重修杨震公祠捐资功德碑”,上面刻着所有捐资一千元以上人和单位的名单。阙门后面是墓园区,甬道两侧有石人石兽,还有祭台、华表和7座墓冢。震公墓左侧依次是长子杨牧、次子杨让以及孙子杨统、杨著、杨馥、杨彪的墓冢。墓前伫立着明清两代的“关西夫子碑”。祠院区东西侧分别建有钟楼和鼓楼。墓前绿化带里种植了松、槐、柏树。松树象征清风高节,槐树寓意“槐市遗风”,3000株翠柏则代表他曾有3000弟子。祭台左侧池塘边上矗立一只石刻大鸟,向人们述说大鸟吊孝的故事。相传震公蒙冤昭雪改葬潼亭时,有一只大鸟飞落灵柩前面,一边悲鸣,一边不停地俯仰致礼,眼泪纷纷掉落,地面都滴湿了。直到将震公的灵柩安顿好,大鸟才向华山东的朝阳山飞去。尽管这个故事带有传奇色彩,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寄托了老百姓对清官廉吏的一种敬仰和向往。
这么多名来自海内外各地的杨氏宗亲与当地宗亲一起,在墓园区震公墓冢前隆重举行祭祖大典,这也是历史上空前的。这一天,墓园区被装点得庄严肃穆,墓前供桌上摆放着鲜果佳点。站在主祭人第一排的有一位拄着拐杖的的老人,名叫杨家麟,今年84岁。他是大同煤矿的退休职工,曾因工伤落下残疾,行动十分不便。当得知杨震公祠落成庆典的消息后,他表示一定要到祖坟看看,以了却晚年的一大心愿。当他走到大殿震公塑像前时,十分虔诚地行了跪拜礼。他听说公祠建设仍有资金缺口,就把日常节省下来的退休金一万一千元捐了出来。主祭人中还有一位浙江苍南的宗亲,名叫杨平森,他的父母和弟弟这次也一起来了。他不仅自己捐资一万多元,他的父亲、弟弟、姐姐也都捐了款。去年,他的儿子杨建升高中,家长为他准备了一万元,因他临场发挥得很好,不用花钱也能上重点,孩子就把这钱和节省的零花钱一万一千八百元捐给了杨震墓。
祭祖大典由杨汝生宗长任司仪,在击鼓鸣钟之后,杨国良宗亲宣读了祭文。然后,全体肃立,向震公三鞠躬,并点燃长香,列队上香,表达了对先祖的深深怀念和敬颂之情。祭祖大典之后,来自泉州地区的一百多名杨氏宗亲,还按泉州习俗祭奠了杨震公。
潼关县领导高瞻远瞩,对杨震公祠的建设十分重视,并给以大力支持,不仅拆巨资征用建设用地,还启动了弘扬杨震精神、促进廉政建设的“五个一工程”(即在县城修建一条用“四知”命名的景观大道,重修杨震公祠,建设一个廉政教育基地,编辑出版一本有关杨震的书,筹拍一部关于杨震的电视连续剧),令人可喜的是,这些目标现在绝大部分实现了。对这次庆典,县领导也是精心部署和亲自指导,举办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25日上午举行了“杨震廉政思想交流会曁《汉太尉杨震》书籍、《东汉杨震》光碟首发式”,交流会对杨震廉政思想的形成和弘扬四知精神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25日下午,举行了潼关县招商项目推介会。晚上举行了秦腔新编历史剧《太尉杨震》首演,该剧以杨震生平事迹为原型,采用大众的、民族的秦腔戏曲表现手法,通过杨震不畏权贵,为民伸冤,坚决与贪官斗争的故事,艺术地再现了“四知先生”杨震传奇悲壮的一生。26日上午举行杨震公祠廉政教育基地开园仪式,陕西省纪委副书记魏杰、渭南市委书记庄长兴、潼关县委书记何树茂等领导出席。何树茂首先致欢迎词,渭南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郝宗友发表讲话,魏杰宣布杨震公祠廉政教育基地建成开园。
杨震公祠重新修建,实现了许多代杨氏子孙的梦想。它不仅给海内外杨氏子孙提供了一个寻根谒祖的理想场所,也是增进杨氏宗亲友爱团结和亲情族谊的纽带,杨姓的祖根族源可以与各支涓涓细流更加密切地联系起来,同时也可为企业家来潼关投资兴业创造条件。“四知英名留人间,名与乾坤共久长”。公祠已立,归来兮先祖震公,你一生清廉,刚正不阿,勇斗奸佞,宁死不屈,你的名字已经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垂廉千秋,光照万代!你的子孙为你骄傲,为你自豪!他们也一定会把你的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作者杨汝生,1939年10出生,山东郓城县人。高级编辑。1960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读书,1964年毕业留校任教。1978年调入人民日报国际部,任编辑、记者。1986年——1991年任人民日报常驻西非首席记者,1994年——1997年任人民日报常驻法国首席记者。作为记者曾随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和江泽民出访。翻译出版法国著名作家龚古尔兄弟的代表作《热曼妮 . 拉瑟顿》,罗布莱斯的小说《麒麟情》和雕塑大师罗丹的散文集《法国大教堂》。退休后参与杨氏文化研究活动,曾任世界杨氏联谊会秘书长,《中华杨氏通谱》(当代卷)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