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寿光杨氏,自明初始祖杨从道迁居寿光境,已历六百多年,传二十五代,户丁兴旺,人文蔚起,播迁徙居,涉十多省数十县,为大族也。然杨氏一族称谓,历史上从未统一,各族支房系称谓不一,诸如:“孙家庄杨氏”、“杨家庄杨氏”、“杨家柳杭杨氏”、“寿北杨氏”、“寿光杨氏”、“寿邑杨氏”、“北海杨氏”等。

【孙家庄杨氏】孙家庄,即今寿光市营里镇孙家庄居(村)。明初,孙家庄地处寿光北部广袤灶地之内,北距盐官署官台场十里。据孙家庄《杨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初,始祖杨从道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凤凰窝迁寿光城北六十里孙家庄。始祖徙居落业之地,一说就在孙家庄老庄台,时元朝遗民因战乱已不知逃亡何处,村里只有一位孙姓老妈妈尚在,问其庄名曰孙家庄,杨氏故沿用其名曰孙家庄。一说始祖始迁落脚在今孙家庄东北三里名“杨家岭” 之处,此地今无村居民舍,皆成农田耕地,然名犹存,村民下地农耕,问:去哪?答:杨家岭。

杨氏定居孙家庄,此后杨氏一族习惯自称“孙家庄杨氏”,孙家庄西南有杨氏祖茔,今存杨氏列祖墓及碑石,七世长孙杨表之墓位昭,甚为肃穆庄严。

【杨家庄杨氏】 杨氏自洪武之后逐步由孙家庄向外地迁徙,此所指“杨家庄”,是指孙家庄西北方向距离不远(约八里)之“杨家庄子”村。据杨家庄《杨氏家乘》:杨氏原籍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凤凰窝,明洪武初迁居寿光县城北50里处孙家庄。至明末,杨氏一族有人由孙家庄迁此立村,以姓氏故名“杨家庄子”,此村杨氏人数众多。但是,寿光以杨家命名的村庄不只一个,还有如“杨家庄”、“杨家仕庄”、“杨家营”、“杨家围子”等。据说康熙年间杨氏由“杨家庄子”迁杨家仕庄村西,至乾隆年间,人丁兴旺,杨氏遂名“杨家仕庄”。再如“杨家邵村 ”,据清嘉庆二十二年《杨氏碑》载,高祖杨谦亨由寿光城北孙家庄迁居邵屯。繁衍生息,家道殷实,成为主户,遂称“杨家邵村”。如此等等,这些村庄的杨氏亦多为杨从道后裔,有人据此称谓“杨家庄杨氏”。

【寿北杨氏】 杨氏迁寿光,明清世居寿光城之北。寿光北部古称寿北,寿北官台场为盐官署,名扬天下。寿北之名,历史久远,著于民间,传谓至今。在历史沿革中,寿光曾分治寿南、寿北两邑,史亦有记。

杨族先民落业处——孙家庄或杨家岭,属寿北境。宋、元时期,寿北灶地,广袤数十里,灶火熊熊,居民世代为灶户,煮盐为业,生活艰辛。明季先民,始煮盐卤,后开荒耕种。或业盐业农,顽强生存在浊水之滨,寿北之地。祖祖辈辈,扎根寿北。寿北大地哺育了杨氏子孙。无寿北,则无杨氏。寿光、寿北对很多杨氏族人来说,一样自豪。而今倡“寿北开发”,二次革命热火朝天,方兴未艾。寿北发展,日新月异。寿北之名,必将响彻寰宇,彪炳千秋。邑有曰“弥北李氏”者,曰“寿北杨氏”,则天时地利人和,顺理成章。

【寿光杨氏】 据史书记载,西汉公元前148年(景帝中元二年),置寿光县,自此史书始见寿光县之名。杨氏世居寿光,寿光乃“东国名邑,北海壮县”。“寿光”有远名,名字之由来,或曰出自“闾邱乞寿”之典,或曰康熙邑志载“年高为寿,地平为光”。有人说高寿乃人生夙愿求之不得,地平之处正好平步青云,上上大吉之名正和族谱之类。然又有人说:“寿可乞乎?”(望文生义非闾邱本意),又说“光”字雅亦不雅与族谱不合。今寿光以农圣故里、蔬菜之乡,声远四海,然“人”与“菜”者不可浮想联翩,此意会而难以言传也。

【北海杨氏】 汉置北海郡,寿光属之,寿光为青州刺史部北海郡所辖县。北海郡,山东旧青州府东部、莱州府西部之地,治营陵(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后汉徙治剧(在今山东寿光市东南三十一里),南齐治都昌(在今江苏东海县东北),南朝宋及后魏治平寿(在今山东潍坊市西南),隋改为高阳郡。隋改青州置,唐曰青州,旋仍曰北海郡,后又为青州。宋曰青州北海郡。传圣裔孔融曾为“北海相”,称“孔北海”,北海之名著于天下。因寿光曾为北海郡属县,所以寿光杨氏亦有人称“北海杨氏”。然杨氏迁寿时北海之名废而久矣,冠以北海之名,贪其大而求其久,似有与族史不符之嫌。

【寿邑杨氏】 寿邑,即寿光,寿邑杨氏即寿光杨氏。因寿光在明代隶属山东布政司青州府,清代隶属山东青州府,故有人认为寿邑杨氏确切称谓应是“青州府寿邑杨氏”。

“寿邑杨氏”之名,并非博主杜撰,实有历史根据。福建玉融人(今福建福清市)、丙辰科进士陈九龄,在乾隆乙未七月间为杨廷枚家族《杨氏族谱》撰写的序言,即曰《寿邑杨氏族谱序》。因此,谓“寿邑杨氏”之名,古已有之,近二百四十年。

杨廷枚,字篆纹,寿光杨家柳杭人,清乾隆元年进士,任济南府学教授,河南泌阳知县,是寿邑名宿。杨廷枚是寿光杨家柳杭杨氏之精英人物,也是寿邑杨氏之骄傲。“杨家柳杭杨氏”与“孙家庄杨氏”等同源同宗,这是不争之事实。杨家柳杭杨氏作为寿邑杨氏的重要族支,历代人文璀璨,人才辈出。清代播迁徙居至潍县、昌邑等地,亦为望族。

《寿光县乡土志》“氏族志”,列出李、刘、张、王、杨、韩等大姓,逐一记其始迁之祖,追溯其源。只记杨从道和孙家庄杨氏,而未记其他杨氏。虽未特别说明本为同族,然其中之意令人深思。

1468452039385396.jpeg

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