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这是太原地区流传很久的一句古话。相传是大禹治水杰作,从此就有了“晋阳”二字。
晋阳建城,是2500年以前的事了。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晋国日趋强盛,晋文公重耳即位(前636-----前628)后,整顿内政,扩充军队,以“尊王攘夷,抑强扶弱”为战略方针,使晋国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国家,并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中原霸主。晋景公十二年(前588)“设置六卿”以后,晋国公室势力开始削弱,政权下移异姓卿大夫手中。六卿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于是就越发体现出城池的重要,晋阳城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起来的。
杨业是北汉政权的将军,他负责守卫的晋阳城就是2500年前建的古城,晋阳城,曾经是李唐王朝“王业所基”的发祥地,后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变成了五代十国战乱的祸源之地。其原因是晋阳粮食足,民性强,形势险要,晋阳城周围远近大小山河关隘环列,构成易守难攻,可进可退的天然屏障。“太原,东阻太行、常山,西有蒙山,南有霍太山、高壁岭,北扼东陉、西陉关,是以谓之寨也。(史方纪要选)”,近处有龙山、悬瓮山、卧虎山、系舟山、天门关、石岭关、赤唐关、旧关、娘子关以及汾河、洞涡河等天险。每当国内和平统一时,晋阳就是中原王朝的北疆重镇,是遏制少数民族势力南下的屏障;一旦中原分裂动荡之时,晋阳便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中心,只要占据了晋阳,便可称雄称霸,进一步图取中原。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以及十国中的北汉,兴起于晋阳。
后晋开运四年(947),契丹进攻中原,攻入开封,后晋灭亡,刘知远一面向契丹奉表称臣,一面在晋阳登基,他对契丹只是利用,不是投降。耶律德光也看出刘知远的态度,曾说过:“汝不事南朝,也不事北朝,意欲何所俟邪?(资治通鉴.后汉纪一)”刘知远在登基前和契丹打过两仗,两败契丹于秀容和阳武谷。刘知远出身穷苦下层,悉知民间百姓疾苦,其政治措施相对地照顾一些老百姓的利益,所以取得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民间相传的《白兔记》、《三娘教子》。就是根据刘知远妻子李三娘的故事编成的。
北汉是十国之中唯一的北方割据政权,是后汉的残余势力。北汉小政权能像钉子一样较长时间固定在晋阳大地,使北周、北宋无可奈何。一是有大量的财物和契丹的支持。二是险要屏关固守。宋朝建国20余年后才攻下晋阳,其前后用兵数次,其中两次皇帝御驾亲征。戏曲《三下河东》,就是根据这段史实而成。
杨业的祖父杨攽(分+攵ban)和刘知远是好友,杨业的父亲杨衮事刘知远儿子刘隐帝,杨业仕刘均的养子刘继元。北宋开宝元年(968)七月,北汉睿宗刘均病故,养子刘继元继位。宋主赵匡胤见有机可乘,命令攻打晋阳。刘继元一面令侍卫都虞候杨业带兵扼守团柏谷,一面向辽国求援。两军相峙间杨业部将陈廷山率部投降宋军,杨业退回晋阳,宋军很快夺取了汾河桥,直抵晋阳城下,焚烧了延夏门。杨业一面准备了大量粮草,一方面鼓舞人气,城内军民同仇敌慨,多次反击攻城宋军队伍。双方对峙至十月,辽国援兵到,宋退兵,杨业乘机收复晋、绛二州。
开宝二年(969)正月,宋太祖赵匡胤决定御驾亲征北汉,赵匡胤兵临晋阳城下,将大部队驻扎在甘草池(今太原瓦窑村南),又堵汾晋二水灌城。赵匡胤身先士卒,赤膊露体,亲自指挥作战。晋阳被困多日,一段南城墙倒塌,水涌入城中,北汉人心惊慌,秩序大乱。杨业率兵用草堵口,水口遂塞。其间大臣郭无为欲降,被斩首。
晋阳城久攻不下,时逢炎署酷热,又兼阴雨多日,宋营军士普染痢疾,苦不堪言。此时辽国北大王耶律乌珍从白马岭率劲旅,夜袭宋军,赵匡胤进退两难,于闰五月十三下令撤军,同时将城外居民万户掠往山东(太行山以东,河北)。
八年之后,的开宝九年(976)八月,宋太祖命潘美率军进攻晋阳,参战的有侍卫马军指挥使党进,右厢指挥使杨光义,防御使郭进。九月,党进直取晋阳城下,刘继元又派人赴辽求援,辽派南府宰相耶律沙、冀王敌烈来救晋阳。杨业指挥兵士用箭带火封锁宋军攻城,宋军久攻不下。两军正相峙间,宋主赵匡胤病死在开封(一说被其弟赵光义杀死)。赵光义登基,下令撤军,宋军退兵时又掠五万户居民至河南。
太平兴国四年(979)正月,宋太宗赵光义决定再次下河东(晋阳)征伐北汉。此时宋朝立国近20年,已将南方各割据势力扫平。事先对伐北汉做了充分准备。初五日,以大将潘美为北路都诏讨制置使,总制前线军队,又命河阳军节度使崔彦进、彰德军节度使李汉琼、彰信军节度使刘遇、桂州观察使曹翰从四面围攻晋阳城,同时督促各地向晋阳前线运送粮草。初十日,宋主赵光义在长春殿设宴,为潘美饯行。二月二十五日,宋太宗赵光义从汴京起驾,亲征晋阳。
三月十六日,辽国援军在白马岭(今山西孟县东北)被宋将郭进击败,辽兵死伤万余人,主将只身逃脱。其时宋军已攻克晋阳四周各县,对晋阳形成四面包围之势,晋阳城援绝势孤。
四月二十日,宋主赵光义军驻晋源庞家寨。筑长连城围困晋阳,严督各路军昼夜不息攻城。杨业亲巡四门,指挥反击,城下宋军尸首成堆,“城上箭如猬毛”。潘美攻城三败,杨业胜。
五月二十日,城内已无粮草,外无援兵,晋阳城危在旦夕。宋军攻破晋阳城外羊马城,马步军指挥使郭万投降宋军。宋太宗数次写信给北汉主,告谕其投降,已退职的左仆射马峰带病泣劝,汉主刘继元出城投降,而杨业继续指挥城内军民顽强抵抗。宋军见伤亡太重,要求汉主劝降杨业。杨业下跪,向城内军民三拜,向北面三拜,在恸哭声中,解甲来见宋主。潘美对杨业守城久不下气愤万分,要立斩,被宋主制止,并授于右领军卫大将军、郑州防御使。
宋太宗取晋阳后,不顾军兵劳疲,又挥师北攻幽州(北京),被辽击败。十一月,宋主以杨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与潘美共同担负起防御辽国的重任。杨业当年在今山西省代县、繁峙一带修筑了阳武寨、崞寨、西陉寨、茹越寨、胡谷寨、大石寨6个兵寨,以御辽兵。杨业根本没有到山西西部守过偏关、宁武关,那是杨信儿孙的防地。
太平兴国五年(980)三月,十万辽兵攻雁门,杨业命部将堵截雁门关峡南口,自己率三百轻骑兵绕小路,从北向南猛攻,击败辽兵十万人,杀死辽国节度使、附马、侍中萧咄李,活抓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从此,杨业声威大振,号称“无敌”。辽兵只要望见杨业旗号,立即退避,杨业也由此提升为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观察使,仍知代州。杨业屡立大功,受到潘美嫉妒,潘美给皇帝上书毁谤杨业,同时制造了惊世闻名的“陈家谷惨案”。
潘美陷害杨业后,晋阳城内民众人 心不服,本来对北汉刘氏屈膝媚辽并无好感,宋军转攻晋阳时火烧平遥、寿阳,又几次俘掠百姓,激起了人民同仇敌忾的士气,加之晋阳民性强悍,盛行习武风气,有“弓箭社”等民间练武组织,所以,北汉投降后,民间百姓仍以砖瓦石块为武器,击打宋军。金代诗人元好问诗曰:“.....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赵光义对此十分气恼,借口晋阳和京师开封“参商不两盛”,强迫城内百姓迁出。宋军“尽焚其庐舍,民老幼趋城门不及,死者甚众”。次年,赵光义又派兵引汾水漫灌晋阳城,彻底毁灭了晋阳城。
赵光义将自己曾经指挥作战驻扎过的“汾东行营”改建为“统平寺”,御制《平晋记于寺中》,北赋《平晋诗》。但民间百姓不买帐,屡屡暗中将赵光义御驾亲征“纪念”物焚烧。
唐李世民在晋祠写了《晋祠之铭并序》一文,刻在石碑上,这篇铭文被认为是仅次于《兰亭集序》的行书杰作。赵光义仿照李世民御笔亲书的《晋之祠铭并序》,书写了《太平兴国碑》,但老百姓不认可,用各种刀具刮磨,成了一块无字碑。这也是百姓对宋帝对杨家将不公的情绪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