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尚父为杨氏始祖的记载

大家都知道,我国公元纪年是从周朝历王姬胡后共和元年开始的,公元前841年,再往前则无记载。国家断代工程研究用多种方法测算得出,武王伐纣应是公元前1039年,周成王元年是1030年,康王元年是1013年。而晋国的形成和取消,和周朝时间基本一致,研究杨氏始祖首先要了解晋国的历史发展。

根据《中国文物服》1994年1月30日头版《曲沃发掘晋邦父及夫人墓》一文,报道了墓内出土的鼎和簋的铭文里有邦父的名字。出土的一对青铜器圆壶上铸有九字铭文:杨(女+吉读jie)作羞(西+曲+豆)壶宝用。晋邦父为晋国候,不见于古代典籍,经历史研究人员认定,他是晋穆候,在位于周宣王十七年(前811年)至周宣王四十三年(前785年),说明周宣王时古有杨姓杨国的存在。

2003年1月日月19日,在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的西周青铜器窖藏,其中有280字的《四十二年(来+辶)鼎》,铭文中有记载周宣王封长父地杨的内容。其文云:余肇建长父候于杨。........尚父的杨国是被晋国灭掉的,是晋国范围内的国中小国,建立于周宣王四十二年。晋国武公、献公开始统一晋国,灭掉了境内小国,尚父的杨国存在了约一百年。如其子孙有生存者,应是后呓杨姓来源之一。

在河南省洛阳出土的杨宁公墓志铭上记载:“......宁公,字庶玄,弘农华阴人也,本盖姬姓周宣王之子曰尚父,邑诸杨,得氏于后。至汉赤泉候喜、安平候敞、征君宝继家华,下为关西令族鄢......”铭文中明确指出:一是尚父封为杨候,二是杨喜、杨敞等弘农杨氏的祖源是尚父。墓主本人杨宁,在唐朝德宗时二次入朝为官,他的四个儿子均进士及第,大诗人白居易是他的女婿,《幼学》所说“今日压倒元白”,就是他的儿子、诗人杨汝士,宋代杨大雅就是墓主人的后七代孙,写铭文的是“大历十大才子”的钱徽。铭文中尚父的由来,可信程度大。

《新唐书》的作者欧阳修,是杨大雅的女婿,杨大雅为《新唐书》写了序文。817年4月2日杨宁公死后,至杨大雅写《杨氏族谱序》(公元995年),这180年间,杨宁墓志铭没有出现,如果杨大雅有知,一定会写弘农杨氏祖系尚父。

杨大雅写《族谱》,也没有写始祖晋武公子伯桥,因其视为另一族。而自己又是姓木易杨,谁为始祖呢?杨大雅也难辩真假。见到《左传》出现有“书,晋杀杨食我......”,是木字旁的杨,能把杨肸、杨石作这始祖吗?又没有证据,为慎重,只好把认定无误的杨章作为弘农杨氏的始祖了,为了时间上留出余地,慎重对待历史,只好写“战国时,杨章始”。

现有《杨氏族谱》,凡言伯桥为始祖的,都是根据欧阳修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抄来的。杨宁公谱系不断,是最可靠的弘农杨氏历史依据,然而欧阳修不知有杨宁公墓志铭,也不知弘农始祖为尚父,因此,专家们认为欧阳修的《新唐书》误导了弘农杨氏后人。

1199年,诗人杨万里为杨文富作《杨氏族谱序》,是根据已出土的杨宁墓铭志为根据,全面否定了欧阳修的《新唐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