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刚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的杨睿智,怀着对航天事业的向往来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359厂,“当时觉得挺神圣,心里想着,航天?多牛啊!”虽已身在航天事业,可回想当时的初衷,杨睿智仍难掩激动。

  刚参加工作的他,一进厂就成了信息系统技术员。然而年后,他又被抽调至航天六院旋压专业。面对新环境新专业,杨睿智没有发怵,“专业知识不足就得恶补,我一边自学,一边向老师傅们请教,用实践丰富理论。”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参与到各航天型号产品的研制工作中去,向同事学,及时弄清楚现场遇到的技术问题;向工人师傅学,讨论旋压产品的工艺文件;向领导学,了解旋压专业的发展前景和方向。相当于门外汉的他,用了两年时间硬是“啃”下了7门专业课程。

  10年过去了,当初憨厚青涩的杨睿智,已成为该厂旋压专业的技术骨干,大型钛合金筒体旋压、大型铝合金封头精密旋压成形等一批具有自护知识产权的科研项目被他和他的团队攻克。

  作为核磁共振医疗检测设备中的关键部件铝合金封头,因产品精度要求极高、加工难度大,该部件的生产一直由英国企业负责制作。杨睿智及其旋压团队先后攻克“成型关”、“精度关”,经过反复地讨论、研究,不断地优化工艺参数后,成功地将公差从原来的超出图纸标准5倍,到反超图纸标准2倍,产品外观及精度控制得几乎无可挑剔。由此杨睿智获得了跨国企业客户代表的赞扬。而用来加工某冶金设备中的关键部件的大直径钛筒的研制成功,使六院359厂成为我国仅有的两家具有旋压该产品能力的单位之一。

  技术攻关突破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坚持。作为一名党员,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让杨睿智主动将“白+黑”、“6+1”的工作状态常态化,“今年7月,我们来了任务,要的特别急,产品的加工方法必须旋压完成,原来从模具设计到首件完成,最少要一个多月,我们三班倒,一个星期硬是赶了出来。”回想当时,几乎3天没怎么睡觉,但杨睿智觉得为企业为国家,值!

  对于“航天报国”的志向,杨睿智有他独特的理解,那就是实实在在做好每天的事。“航天六院一直就有军人的作风,订单来了,那真是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国家有需求,必须服从,这是责任更是使命。”杨睿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