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的“杨氏古宅”有两层独特的门,屋子的四个角都设有炮眼与枪眼,而且最下面一层泡在水中
本报讯(记者邱芸丽 实习生邱再舅)也许你见过不少欧美建筑,法式建筑,古董建筑……但是你有没有见过上个世纪30年代我国民间的“豪门古宅”呢?现在的邕宁区新江镇团阳村就有这么一座别样的杨氏古宅,有水楼,有炮眼,有枪眼,有两层独特的门……这里的设置都是当时这个“豪门家族”为了住得舒服和预防土匪进村而专门设置的。
古宅不一般 结构很独特
提到“杨氏古宅”,当地很多人都知道,因为那是当地最大的“老房子”,也是现在保存得较全较好的古宅。昨日,记者来到这杨氏古宅前,看到古宅房子是建在鱼塘上,最下面一层则是泡在水里的水楼,水楼两旁还设有拱门,房屋到处有通风透气的门框,屋子的四个角都设有炮眼与枪眼,外层是清水砖,内层是泥砖,里面的楼板是杉木 ,房子外部结构是国字型的四合院式结构,里分三排房屋,前面两排各三个门口共6间,后面一排只有一间,每间房子内又设有两房一厅和一个下堂屋(头厅),中间还有一个天井,每间房子的大门都有两层木门,一层是用一条条木条横过来的栏木门,另一层是在里面可以关的木板门,房子最高处有20多米。
建房于水中 预防土匪来
第一次看到这庞大又独特的古宅,你可能会问,为何要这样设置呢?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现在还居住在里面的杨氏后代76岁的杨茂川老先生。杨先生说,这房子是他的父亲和伯父建的,当时他们是地主家庭,父亲做生意的,赚了钱就回来自己设置这房子来住,父亲有三兄弟,最多时有几十人一起住,现在很多亲人已经到别处去发展了。他说,这样设置是为了居住安全,预防当时的土匪来。如下面的水楼,当时的鱼塘比较干净,水也清洁,如果打仗起来,居住在里面的人就不用冒着危险出去打水,直接在水楼里面拿水就可以满足生活用水了。
居民在里面71岁的杨凤英老人指着两层木门告诉记者,外面那层栏木插好后,即使别人有枪炮来攻打,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有栏木顶住,枪炮口难攻破到里面那层门,而且枪炮口还很容易被栏门夹住,拔不出去。该村的村委会主任杨茂云告诉记者,杨氏古宅在他们那里很出名,这么大的古宅是当时很有钱的人才能拥有,当时算是住得最舒服最宽敞的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