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家堂又称书家塘,位于湖南、贵州和重庆的交界处,距凤凰约35公里。虽然地处湖南境内,但在这里手机信号显示的是贵州移动。据说杨六郎的儿子杨再思奉旨平南时曾在此安营扎寨,之后这里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村落。至今,村里大部分人是杨家的后代,93%的人姓杨,其余的7%差不多都是杨家的媳妇了。杨家世代为武将,传说这“书”字得名正是为了弥补杨家尚武而少文的不足。

一路上大概了解到,这里的路基本可以分为四个级别。从凤凰到阿拉,除了一小段正在修路外,一路十分顺畅,这就是国家级公路了。但从阿拉再进村,那段路,就相当地糟糕了。根据宽度和平坦度,又可以分为省级公路、县级公路和村级公路。省级公路还好,是宽敞平坦的土路;县级公路是狭窄的土路,虽不平坦,却在坑洼处填了碎石;而村级公路就真的是坑坑洼洼的狭窄土路了。冒着车上的零部件随时被颠散的危险和仿若半个世纪的颠簸,终于盼到了下车。进得村来,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

眼前的一切,与反映五六十年代生活的电影镜头中所记录的一样。村庄极其宁静,几个妇女在溪边洗衣服,一位老汉在自家破旧的屋檐下悠闲地抽着烟斗。精瘦的狼狗伏在自家门前警觉地瞅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远处一只母猪正带着五六只白色的小乳猪晒太阳。

走近才发现,妇女们洗衣并非在溪边,而是三口方形的池子。第一口是正方形的小池,池中乃饮用之水;第二口是长方形大池,池水供洗菜之用;第三口也是长方形大池,就是用来洗衣服的了。池中是从山上流下的泉水,池与池间有通道,水可依次向下流,非常卫生。更奇的是,据说这山泉水冬温夏凉,非常清澈。只是我们去那日,刚下过雨,冲下了山上的一些泥土,所以水显得并不是很清。

村边的小路上,立着一根栓马柱(下马石),上书“恩科举人杨济川立”,石上有的字迹已不清晰,但隐约可辩“光绪”二字,想来是光绪年间所立吧。不知这是杨家的第多少代传人。

再往里走,是一堵奇特的墙。墙体共分三层,墙下有溪水流过。最下面一层为宋代所建,全部由岩板竖立着堆砌而成,也未见用泥灰等物粘合,却经久不倒。有的岩板上还挂着青苔,岩缝中长出多种不同的绿色植物。但这些岩板已严重风化,用手轻轻一捏,便掉下渣儿来。这渣儿用手指一搓,又化作了尘土。中间的一层,据说是元朝加高的。用的是青灰色的方形城砖垒砌而成,显得比下面的一层新了很多。最上面的一层则是后来用土砖砌成,由于材料不够坚固,已有残缺,虽是最后建的,却显得最是苍桑。

这堵充满苍桑的墙后就是舒家塘那历尽苍桑的古城堡了。这古城堡最初是军事重地,据说当年还可跑马。登上城堡顺时针行走,首先看到的是一扇破败的石门,只剩左边的半堵墙,墙与石门间还裂开了一条寸把宽的缝隙,门上方横着一块石匾,上面雕刻的字迹清晰可辩,“禮嚴捍衛”。(这样的石匾城中共有13处,上刻“周旋中禮”、“處善循理”、“常由箇中”等 。)城中还建有一些房屋,大部分已十分破败,保存较好的房屋中至今住有人家。巷道也是错落有致,多用岩板铺就。

在如此破旧的城堡中,却有一样价值不非之物——一扇保存完好的雕花木窗户。木窗呈正方形,已有些褪色。方形内紧紧套着一个圆形。圆形内上下左右四个点分别雕有一朵荷花,上部雕有两条面对面的龙,下部有两条尾对尾的龙,中部则是一个人。听说曾有一粤商花数十万想收购这扇窗,却被舒家塘人婉言谢绝了。(真不愧是杨家将的后代,穷都穷得那么有志气。)现在这扇窗既不在保险柜中,也没有层层锁起,而仍在一户人家充当着窗户。由此可见,此处的治安也非常不错,似乎又找到了那种久违的夜不闭户之感。

盗匪们不来侵扰舒家塘,不知是因为知道这里穷得只剩下这扇窗户了,还是畏惧杨家人的高强武艺。至于杨家的后辈们是不是还象原来一样个个都有一身好武艺也在我心中形成了一个问号。在城中游走,仍可看到三樽练功用的石锁,重量各不相同。一位六十岁上下的老汉,没费太大力气,就搬起了那樽中等重量的。但过了这么久的太平日子,村民们又长年干农活儿,恐怕杨家枪已经生疏了。

带我们在村里和城堡中参观的是杨家的一个孙女和一个孙媳。这二人也是村里正着手培养的导游。此二人讲得很认真,手中还拿着记事的纸条,以备忘记导游词。即便是这样,还是不免有些生疏,她们的一位爷爷就来助阵了。讲起自己的家族,讲起舒家塘的历史,老人的眼中放着光,脸上充满了自豪感。只可惜这三人的普通话讲得不太好,口音很重,虽然我像练高级听力一样支着耳朵听,还是错过了不少信息。但从他口中,我确切地捕捉到了一个重要信息。可能有不少人和我一样,一直以为杨家将是汉族的英雄,但实际上杨家宗族是土家族的一个分枝(在五十六个民族形成以前,有些民族是有分枝的)。

参观完毕,在村口的小铺花两块多钱买了一个西瓜。和送我们进村的蹦蹦摩托车夫一起,借了只桶,到山泉池中拎水冰洗西瓜。他是邻村的,土家族人,和我们年龄相仿,眉宇间却多出几分苍桑。他上衣的后边已经磨破了两个洞,但他似乎并不太在意。我们在池畔,边冰西瓜,边聊了起来。我问他吃没吃午饭。他说他们每天只吃两顿,早上吃饱后就出来干活儿,一直到晚上收了工再回家吃晚饭。他问我们从哪里来,还问我们车票要花多少钱。我说硬座是二百出头,硬卧是近四百。但花的时间太长,我们乘飞机过来的。他说想都不敢想,他从来没出过远门,只盼有一天能坐火车去北京看看。

过了二十多分钟,我们回去。杨家的孙媳花了半天时间才找到一把有些生锈的刀。大家分吃了西瓜,又聊了起来。我说,书家塘这样的古迹,应该好好保护起来,并申请文化遗产。有人说正在申。也有人说从黄合乡到书家堂有10来里很烂的路,现在正在规划修整。以后再有人来就可以从凤凰到黄合,从黄合到舒家堂一路畅通了。

是啊,这个村寨确实是太闭塞了。来了两三个小时了,除了我和驴友,没看到第二批游客。同时又庆幸,虽说一路颠簸,但我们却看到了书家堂最本色的面目。也许将来开发了,书家堂也会失去它原有的古朴。

离开时已是下午。在颠簸的路上,迎面开来一辆载客的蹦蹦摩托,里面坐的不像是村里人。也许这就是书家堂今天迎来的第二批游客了。杨家在宋代可是个显赫的家族,想不到千百年后的的今天,和平的年代,杨家的后人却过着如此封闭、贫穷的生活。只希望舒家塘尽快适度地开发,更希望村民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但开发一定要有个度,不要像凤凰古城。如果开发过了头儿,也就失去了它最珍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