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仁里
江永县杨姓人口约7000人,只占全县人口的千分之三。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杨姓人口在全国排居第六,在永州市排居十一。炎黄子孙繁衍出12000多个姓氏中,杨姓不仅是古老的姓氏,也是人口较多的姓氏,而且是中华大多数民族共有的姓氏。
江永县的杨姓分布很广,各个乡镇都有村屯,散杂居处星棋城乡。由东向西分布的村屯有新宅、杨家巡、楼下、壕子下、潮水、田边、杨王、西门、文山、桥头、大漠头、瓦屋下、山峰、鲤鱼山、上杨、下杨、水田、动周、黄家、岗背、四坝、马鞍山、建安亭、半边街、竹根地等。这些村子规模不一,多数为两姓以上杂居,少数是家族式自然村。
20年前,研究四大民瑶时,我就考虑要追溯杨氏的源头,因忙于民族事务,未能如愿。兰溪、大迳在宋元间有蒋、欧阳、杨、黄、何等12姓人,不敬官府,不入户籍,像流民一样生存在那儿。到了明朝洪武24年,官府招安了他们,封为勾兰瑶。有人问道:他们的先祖是洪武以前的哪个年代、从何方进入勾兰瑶的?杨姓人又是从何处来的?我当时不能回答。
追溯杨氏的渊源,不仅是一种文化寻根,也是进行江永姓氏文化比较研究的需要。姓氏文化是一个较大的课题,它包括民族宗教、家庭兴衰、谱牒铭记、风俗礼仪、建筑艺术、仕宦农耕、名人盛事等。研究女书和千年古村、开发民俗旅游就离不开它。我退休以后,便有了自由,能背负行襄,涉足村屯,访贤问能、查阅典籍、广集博采、循序推进。在相关人士的热忱支持下,我的调查研究终于有所收获。
一、有关史料
以地名第一字的笔划为序,将其史料摘要如下:
大膜头杨家
杨传胜介绍,大膜头杨家现有90户,330余人,南宋时来此定居。他收藏了光绪三十二年重修的《营浦杨氏族谱》一套。其序云:“吾族自汉唐以上,远不能知。迄于南宋由青州迁徙永明龙田村,生始祖杨公讳显忠封为护国将军,仕守有功。数传而后,迨景定间绍志公由龙田始分支至五区大漠头龙苏洞高广场,距今传数若干,历历注载于谱,披览之际,亦不免微嫌颠倒失次。盖谱者布也。布列其昭穆行次,不致混淆一本,九族了如指掌,千支万脉昭然若揭,而且生终卒厝年月日时以暨亲疏尊卑长幼之隆……而记之焉,今生齿日繁,兰孙郁郁,桂子森森,聪颖者课读,朴实者课耕,余舌耕三载见风俗醇厚,清白之家声尚存,糊口四方知其后隽秀吐凤,喟然曰美哉,营浦之仁里也,逐喜援管而为之序。
附有诗曰:
系出青州自昔传,而今后嗣更称贤。
龙田移徙龙苏洞,凤处还居凤穴边。
族谱编修排雁序,宗支派褚列蝉联。
遥知世泽源流远,瓜瓞绵绵亿万千。
又曰:
弘农甲第世流芳,吐凤有才震永阳。
族谊和睦间足羡,家风清白异寻常。
系图络绎昭而著,子孙绵延炽且昌。
谱帙功成无以赠,品题别有雅诗章。
邑南庠生眷弟阳文明题”
山峰杨家
杨增达与侄杨盛世介绍,山峰(《永明县志》和谱牒上叫“三峰”)杨家现有42户,156人,存有《杨氏族谱》一套。其序云:
“吾族先祖派出晋武公之子伯侨,食采于羊舌,后为羊舌氏。至叔向更封于杨,子孙以杨为氏。厥后名贤叠出,如汉之杨震,世称关西夫子。宋有杨时道,得河洛之传。我鼻祖子照公,于大明万历年间由粤西柳州府之曲江按游山水,前来楚地道州之消川三都九区,地名壕腹村居焉。越六世,曾祖伯福公于康熙间由道州又徙永明八区三峰之阳,卜宅上监村居之,于今数世,子孙繁盛,未赏创修谱牒,每常思虑后世,不知所从来,又恐久远失其次序,紊乱昭穆,予虽不能文,弗揣陋,愿为后世略示其由云。大清嘉庆二年岁次丁已三月清明吉旦纂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