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族人杨金林所撰《子路杨氏源流考》及我支《杨氏族谱》卷首一中,描写到我支杨氏乃震公之后裔,救贫公后裔,伯彦公后裔,林安公(乃仲祥公祖父)后裔,在这诸位先祖之间相隔代次不明(部分有差错)。
震公生五子:牧、里、秉、让、奉。先谱显示,里、让后裔不传。牧、秉、奉兄弟三人何人为吾祖,仲祥公未叙,吾不敢妄断也。(出自杨金林所撰《子路杨氏源流考》)
可见,我支杨氏似为牧、秉、奉其中之一的后裔。
救贫公,杨筠松,名益,字叔茂,号救贫,是杨家第127世志能的第四子,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生于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三月初八日戌时。他有两个儿子名为:杨郎、杨影。杨救贫是宋朝大将军杨六郎的曾祖父——节选自《贵州省天柱县通鉴可见,救贫公谱名似为筠松或益,为志能之四子,救贫公生子二:郎,影。其孙有崇贵(即杨继业),崇训。曾孙有延昭等等。而我分支就目前的资料来看,似不与杨家将支系为同分支,所以崇贵应不为我祖,否则我一世祖仲祥公在修谱时不会不提到崇贵公之名讳。
而我们知道,崇贵公即杨业,公之父讳弘信。宋朝人刘一止撰写的《苕溪集》中收录了杨宗闵(自称是杨弘信的曾孙)墓碑的碑文“杨氏后人分为关西、蜀中、淮南和浙中四支,杨家将就是关西一支的子孙。”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东汉名臣杨震就是羊舌氏的后人,而杨家将就是杨震第五子杨奉的后裔。无从考证。
杨业之父祖世系,在有些杨氏族谱上,记载的是“杨端——毓武——杨衮——继业”,我在网上查阅到一篇文章,证实“(出自原太原社会科学院院长杨光亮的《再论杨家将的故里是麟州新秦》回头再来看看救贫公在某杨氏族谱上的记载。
救贫公。在一位姓杨的风水老先生家里看他们的杨家族谱时,在他们的族史谱里刚翻到族史第78—79页时,大吃一惊,里面正好介绍杨救贫家史,据族史介绍,杨救贫不但有后,而且后代非常昌盛,人才辈出,北宗初年杨家将杨六郎的父亲杨老令公杨继业就是杨救贫的第六世孙,南宋的杨再兴,还有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几位杨姓将军都是杨救贫的嫡系后裔,这一发现吃惊不小,解开了我对杨救贫祖师有无后代的迷团。
第五十五世 炎公,字公南,美须眉,风骨峻峙,文藻雄丽,豪爽尚气,时号为“小杨山人”。德宗时累拜门下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至宰相,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制“两税法”,变“祖唐调”旧制,量出制入,按户征税,夏秋两季征收,后罢相为庐杞所拘陷,几赐死,幸诏复官,卒谥“平历”生三子:弘伟、弘业、昭宪。
第五十六世 弘伟公,生子筠松。
第五十七世 筠松公,字叔茂,唐僖宗时曾为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筠松公乃断发入昆仑山步龙,后至虔州(治所在今江西赣州)以地理术行于世,号“救贫先生“。卒于虔州,著有《地理秘诀》、《疑龙经》、《撼龙经》等书。生子帐。
第五十八世 帐公,据传生于白杨沙县桐木村,生子:临琅、临牒、临偿。
第五十九世 临牒公,名于生子天易。
第六十世 天易公,名端生子邠
第六十一世 邠公,五代时任后汉隐帝代李涛为相,加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不喜文士,不务诗书,长于吏治.常曰;“仓原食,甲兵盛,国家之急务也。”为人俭静。四方之赂,虽不却而往往献之于帝。生二子:衮、弘信(待考)。
第六十二世衮公,仕北周刘崇为政事令,自将万骑,抗契丹有功进爵为霍山郡王,为宋代“杨家将”始祖,生三子:崇进、崇勋、崇贵(业)
第六十三世 业公,字绍祖,又名继业,崇贵,后世称为“杨老令”。
说明:(一):珍藏杨家族史的信丰小江镇杨老先生本人据族史考证并非杨筠松后代。属杨家另一系列。(二):杨姓人遍布全国各地,杨姓后代在各地迁耒迁去是常有的亊.江西杨姓人珍藏的杨姓族史里记载的族史并不一定是江西杨姓史。(三):族史并未说明杨筠松岀生地在那里?只记载了杨筠松的祖辈和后代的繁洐情况。更没有说是江西人。(四):广东信宜杨家人的杨家族史跟上述族史相不相同不得而知。(出自张魁斌撰写的《杨公筠松、号救贫,家史探讨》
而此上所文,与前文查找到的资料出入甚大,不知其可,仅留作参考。
据江西兴国三僚村《曾氏族谱》记载:“杨公仙师祖籍山东窦州府,父名淑贤,生三子,长曰筠翌,次曰筠殡,三曰筠松。生于大唐中和甲寅三月初八戌时。幼习诗书,一览无遗,十七岁登科及第,官拜金紫光禄大夫之职,掌管琼林御库。至四十五岁,因黄巢之乱,志欲归隐山林,偶遇九天玄女,授以天文地理之术。”因为其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使贫者致富,所以世人称其为“救贫”先生,后人由此也称其为“杨救贫”。
此间又提到救贫公同辈有兄弟三人,我支族谱所载为救贫公之后,未提及其兄弟名讳,而异姓族谱中却详加注解,不得其所。其父讳淑贤,与前甚有不同,不知是否为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