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四修族谱领导讲话参考资料

2012年4月6日

宗族是中国历史上长久发展过的一种社会关系,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国史、地志、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支柱,任何时候都不可偏废。杨姓家谱最早见于汉代,如杨雄的《家牒》。中断于元末,复兴于明初,如杨士奇与从兄杨思贻,积十多年努力,编成《杨氏家乘》,总共二十卷。盛行于清朝,稍歇于“文革”,重现于“改革开放”。历史规律告诉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是永远抹不掉的,而杨氏文化还在于它赋有不朽精神价值和现实价值。

杨氏文化,是历史文化,是大众文化,是跨时代跨地域的历史文化。以东汉杨震为代表的“四世三公”,以“四知”文化为核心的廉政文化,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仍有现实教育意义。

山西杨家将文化,是忠文化,是孝文化,是和谐文化,是民族文化,是具有强大生命力、战斗力和特殊渲染魅力的文化。主要原因是杨家将的事迹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理想、精神渴望和文化追求。

历史长河中的八十六个杨姓宰相,辅佐了各个历史阶段的和谐发展和社会进步。

杨氏文化的核心是“忠勇孝廉勤俭仁让”,宣传杨氏文化的经典内容,对当前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续修族谱,传承杨氏文化,弘扬“四知“家风,是我们使命所在,职责所在。今天,杨氏四修族谱工程的启动,是延续杨氏文化的壮举,是对社会无私奉献的表现。诚望宗族人士,团结一心,统一认识,积极配合,主动参与,齐心协力,献计献策,量力资助,上对祖宗尽孝,下对自己负责,争取杨氏四修族谱早日玉成。

2012-3-26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