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市公会地区,包括平桂区公会镇、昭平县凤凰乡、樟木林乡、黄姚镇等乡镇,总人口约二十万人。该区域的居民姓氏较多,主要有吴、杨、谢、李、刘、黄、肖、张、叶、黎、莫、廖、罗、赖、陈、林等几十个姓氏,主要以汉族居多,兼有少数瑶族。人群体系以发展历史先后大致分为两大类,本地人和客家人。本地人之所以称谓本地人,是因为他们在该区域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较早、较久远,他们使用的语言类似毗邻的梧州、广东粤语,故称为本地话。客家人,顾名思义,即客居他乡之人群。他们和全国各地的客家人一样,其祖先都是择吉选优而客居他乡,开基立业,繁衍后代,而且使用的语言都是广东梅州的客家语种。
以前,由于这两个居民体系的风俗习惯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不同居民体系的人们缺乏交流沟通,交往甚少,致使很多问题没有及时得到妥善解决,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思想和观念加剧了彼此间的摩擦,甚至发生冲突,对该区域的社会和谐与安定造成不良的影响。
在该区域生存和发展的各个姓氏,他们的祖先都是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迁徙而来的,他们所带来的不仅是子孙后代,还带来了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氏族文化。这些氏族文化大部分都是比较保守、比较狭隘自私的,他们可以为保护本族的氏族文化、氏族团结、氏族名誉、氏族利益不惜代价,甚至可以为之付出生命。这种氏族力量是非常可敬又可畏的,这种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对社会的安定构成一定的威胁甚至造成破坏,这种力量是不容小觑的。
由于居民体系方面、姓氏方面的狭隘思想长期指导着人们的工作、生产、学习和生活,自清朝以来到现在(这里的客家人大部分都是清朝时期迁徙而来的),特别是解放前和六十、七十、八十、九十这几个年代,经常发生客家人与本地人的冲突打斗,各姓氏之间的摩擦、冲突和争斗,不时发生动刀、动棒、动枪的大型斗殴,发生不少的流血死人的刑事案件,有的村寨姓氏之间还结下了百年世仇。
随着社会的文明发展,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文明发展国家。该区域人们的头脑和思想逐渐开通进步,有识之士都在努力谋求构建一条使大家都能和平共处、文明发展的光明大道。
早在2005年时,该区域的杨姓、吴姓的老前辈和文人志士在研究各自的族史时,发现了杨、吴、周、甘四姓在历史上有着共同血脉的记载,经核查和研究,确有史记。在有识之士的努力下,四姓氏进行多次沟通和交流,大家达成共识,成立了四姓联谊会,旨在加强各姓氏的交流沟通,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消除隔阂,实现各姓氏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杨、吴、周、甘四姓联谊会成立后做了很多好事,最值得赞誉的是,消除了平桂区公会镇杨会村杨姓和毗邻的清泉村吴姓的百年世仇。该两村两姓自清朝时期开始就因各种事情,经常发生冲突和斗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两村两姓动用了枪炮进行打斗和攻击,结下了世仇。近年来,联谊会精心策划和认真开展联谊工作,多次举办姓氏联谊活动,逐步化解了两村两姓的百年世仇。通过联谊会的努力,现在两村两姓情同兄弟,互相来往、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气氛,十分热情融合。
还有,昭平县凤凰乡大同村吴姓和邻寨杨姓,以前经常因鸡毛蒜皮小事闹得不可开交,若有稍大的矛盾和问题,就动刀动棒,导致两寨人几十年来老死不相往来。通过开展联谊活动,两寨以前的恩恩怨怨一笔勾销,现在彼此互相往来,亲如一家。
诸如在其他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凡涉及四姓氏之间的大小矛盾和问题,有的在现场互相知道是联谊兄弟后,双方都会互相宽容,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当场解决不了的,通过联谊会调解,都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
四姓联谊会自成立以来,扎实开展联谊活动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为公会地区的社会安定、和谐发展作了较大贡献,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这个和谐的氛围影响下,公会地区的廖、莫、何三姓文人志士也在努力整理、研究各自氏族的历史,又发现了廖、何、莫和杨、吴、周、甘等七姓氏都有共同血脉的历史记载,通过七姓氏文人志士的互相沟通和交流,统一了认识,达成了共识,于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在平桂区公会镇绿村莫家寨举行了隆重的集会,七姓代表1500余人欢聚一堂,共商和平共处,、构建和谐大家庭的大事。并将此次集会定义为七姓联谊第一届代表大会,决议成立了七姓联谊会,确立了联谊会的宗旨:和平共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谋文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广西贺州市杨立华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