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舞狮子的缘故,我们来到了玉林城区以北10公里处的大塘镇云石村杨诚斋祠,忽然被其恢弘的气势折服了:

宽敞明亮的厅堂、大气简洁的台阶、历史悠久的壁画、飞檐画栋的古建筑群,加上周边的池塘、古树,荷叶、杨柳,这一切融合在一起,仿佛穿越了时空……

(一)东汉

班固《后汉书》赞曰:“杨氏载德,仍世柱国。震畏四知,秉去三惑。赐亦无讳,彪诚匪忒。修虽才子,渝我淳则。”

杨震,字伯起,生于公元59年,弘农华阴人,明经博览、无不穷究,人称“关西孔子”;官拜太尉,成为三公之首,他“暮夜却金”的典故广为流传,成为历代清官的典范,此不必多说。

(杨震)中子(杨秉),少传父业,博通群经,汉桓帝时拜太尉,和他父亲一样十分清正廉洁,史书记载其“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杨秉)子(杨赐),少传家学,汉灵帝时官拜太尉、司空。为人忠正,屡次规谏灵帝。

(杨赐)子(杨彪),以博学见闻,中平六年官至太尉。杨彪随帝到东都洛阳,兖州刺史曹操见杨彪不高兴,假托杨彪与袁术姻亲关系,诬陷杨彪想废掉献帝,献帝将杨彪下狱,劾以大逆不道。将作大匠(官名)孔融闻讯去见操,说:“杨公四世清德,海内所瞻,《周书》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况以袁氏归罪杨公?《易》称‘积善余庆’徒欺人耳。”曹操却说“此国家之意。”孔融据理力争,曹操不得以放过,后杨彪看到汉室将终,推脚疾不再为官。

(杨彪)子(杨修),以学识渊博著称,被曹操所杀。史载:曹操见彪问:“公何瘦之甚此?”杨彪答:“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曹操听后,改容谢之。

从杨震到杨彪,弘农杨氏一门“四世太尉”,与汝阳袁氏同为东汉最显赫的世家大族。

(二)北宋

杨令公名杨业,为北宋名将,被誉为“杨无敌”,史载其“军纪严明,屡建战功”,但在986年北宋伐辽战役中,不幸由于主帅潘美和监军王侁的错误指挥,被迫孤军奋战,于陈家谷矢尽援绝,重伤被俘,绝食而死,终年60岁左右。其事迹在当时便广为传颂,后经戏曲、小说的渲染,逐渐形成了“杨家将”的故事。

北京往北约一百公里,燕山山脉最著名的关隘——古北口,有杨令公庙坐落于半山坡,1992年古北口镇政府拨款重建。 寺庙土木结合建筑,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山门两侧另有对联一幅,上联为“杨氏全家做事忠实不二”,下联为“专祠一座表扬英勇无双”,横批“气壮山河”。

(三)明朝

首辅是明朝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明朝永乐、正统年间,连续三任首辅都姓杨,时称“三杨”,即福建建瓯杨荣(东杨)、江西泰和杨士奇(西杨)、湖广石首杨溥(南杨)。正是他们使明朝阁臣的地位空前提高,明人焦竑《玉堂丛语》卷七中有言:“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曰三杨。”

若干年后又相继有杨廷和、杨一清两位首辅。

杨廷和,字介夫,四川新都人。杨廷和做事有原则,他刚入内阁时,首辅李东阳就曾说:“我对于诗文,多有一日之长,如果是安邦济民的大事,还须倚重介夫啊。” 到武宗去世后,最终安定国家的,是杨廷和之力,人们都以为李东阳有先见之明。

(杨廷和)之子(杨慎),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就是杨慎的作品: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四)几度夕阳红

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中醒来,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的夕阳红之后,此时在我眼前的,是夕阳下的桂东南第一峰,还有大山脚下,那稍显破败、却气势犹存的杨诚斋祠古建筑群。

杨诚斋祠、杨敬斋祠两祠并排而座,坐甲寅向庚申,大容山在其北,寒山在其西,挂榜山在东南,源出大容山的清湾江、大良江分别从东西两面而来并在其东南面交汇,实乃山环水抱之胜地。

听长者言,未建苏烟水库之前,玉林的母亲河是清湾江而不是南流江,那时的清湾江清澈见底、水量丰沛,从清湾江上游到下游,依次居住着当时玉林的名门望族:云石杨、高山牟、州珮蒋、江岸苏、南门陈。

玉林城区的州珮村,有杨厚斋祠,与云石村的杨诚斋祠、杨敬斋祠遥相呼应,建设年代也相近,据说建于约300年前,但建筑规模稍小。州珮七大武馆之一——庆善堂就驻扎于杨厚斋祠,杨氏的后人至今依然在武馆中习武、舞狮。“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信哉。

站在云石村的楼顶,可以看见南面10公里以外巍峨的云天宫和城市的高楼大厦……然而,我更愿意居住在这安静的池塘边,与群山、荷叶为友,与先人留下的建筑相伴,和古人一样,耕读传家……(杨贤科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