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杨业一家的忠臣形象有口皆碑。近日,记者在肇源县发现,这个县的茂兴镇居然有杨家将的后代。 茂兴杨氏族谱主编杨柏森告诉记者,作为茂兴八大姓之一的杨氏后人杨兆行(1926—2004)先生,是茂兴杨氏第十代传人,他历经20年的调查研究,揭开了茂兴杨氏的来龙去脉,一支杨家将的后裔在古驿茂兴镇繁衍生息了300多年了。 此事当从杨业之子杨充广说起。公元1035年,杨充广随父奉旨出巡广西,与当时播州安抚使杨昭通叙家谱,方知同为“赵公房杨氏”。杨昭无子,杨充广便将其子杨贵迁过继给杨昭。从此杨家将一支后裔自山西太原正式迁往云贵,定居播州(今贵州遵义市)。 公元1565年,明朝嘉庆年间,播州杨贵迁23世孙杨应龙(大土司)因不服朝廷辖制,领兄弟杨兆龙、杨化龙率云贵10万之众起兵造反,史称“三龙起义”,后被朝廷平定,杨应龙、杨兆龙战死,杨化龙逃脱。 公元1673年,吴三桂起兵反清,史称“三藩之乱”,杨化龙第四代玄孙杨时茂、杨时盛参加了吴三桂的反清队伍,后于1680年被平息。康熙实行宽典政策,于1684年调拨三藩降兵到东北各驿站充当站丁,杨时茂、杨时盛就是这时被分配到齐市北马蹄岗、茂兴站充当驿卒的。 杨时茂为齐齐哈尔市马蹄岗子杨氏家族的祖先。史载杨时茂参加了康熙24年5月对沙俄的第一次雅克萨作战,并立有战功。解放前,杨时茂的后人曾到茂兴寻根问祖,却遇到了茂兴杨氏的一个糊涂人,一问三不知,来人便失望离开了。 最近,《茂兴杨氏族谱》得到了山西代县枣林镇鹿蹄涧村现年78岁的杨树远(杨业第38代世孙)的确认。杨树远之子杨泉思系山西代县统战部副部长,主管杨家将遗址开发和保护工作,与茂兴杨兆显、杨柏森同为杨业第39代世孙。 新中国成立前后,茂兴杨氏出类拔萃者不乏其人,如杨景森(原名杨兆春)是国防建设的早期组织者,两弹一星的工程指挥人之一,授国防科工委金质奖章;杨兆行曾任中南局研究员;杨兆显任空军某部师长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