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姓虽在宋明时期才鼎盛江南,但在宋明以前,江南也有了杨姓人的足迹。最早见诸史籍的有浙江会稽杨氏的杨乔和杨璇。杨乔,字圣远,东汉桓帝(147-167年在位)时人,任尚书。其人体态俊伟,又好修仪容,为桓帝所喜爱,每次上书谈论政事,又多被采纳。因而桓帝想把公主嫁给他,但乔固辞不敢受,桓帝催之甚急,于是绝食而卒。杨璇,字机平,东汉灵帝(168-189年在位)时人,任零陵太守。因发明战车镇压了当地少数民族的造反而连升三级。后任渤海太守时卓有政绩,得到了灵帝的信任,凡各地方有难政,都委派他去解决,最后晋升为尚书仆射。因病乞归,卒于家。除此,还有如下杨氏支系:
(1)浦江杨氏 五代吴越天宝三年(910年)以浦阳县改名浦江县,治所在今浙江浦江县浦阳镇,浦江人杨扶,字圣仪,晚唐时人。初为武源令,有政绩,以功升迁交州刺史。所至之处,热心吏治,爱民如子,吏民皆敬爱之。因此州人有谣曰:"杨圣仪,政多奇!"至明清时代,浦扛杨氏已成当地巨族,他们曾修有几次《浙江浦阳人峰杨氏家乘》。清道光二十一年杨德华等重修的家乘,至今还珍藏在台湾国学文献馆。他们认为其始祖是华阴杨氏的回图府君逊。
(2)吴兴杨氏 吴兴,即今浙江省吴兴县。有吴兴人杨冲,晚唐时人,进士出身,颇能文善诗,累官至大理评事,但无意仕途。冲与符群、宋济等为好友,每以诗唱为乐。他们同隐居于江西庐山不出,号为"中山四友"。
(3)慈溪杨氏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置慈溪县,治所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北慈城镇。有南宋理学家杨简世居于此,是为望族。其父杨廷显,字时发,号称"四明士",为人持身平正敦厚,处事稳健严肃,是为正人君子,陆九渊志其《墓志铭》有云:"以处士为后进师,与物最恕,省过最严。"杨家族人皆以廷显为第一人。杨简之孙杨芮,字大章,好学有教养,性坦易儒雅,为人热忱,善交游好施与。爱好书籍,搜集古书甚多,但无意做官,在家吟诗著书。时与同好吟诗唱和,与学士危素等交情甚笃。
(4)诸暨杨氏 秦置诸暨县,治所在今浙江诸暨县。该县有杨维翰、维桢兄弟名显于世。维翰,字子固,号方塘,元末明初人。初官为郡文学,旋迁慈溪校官,后以饶州双溪书院山长终世。维桢,系元泰进士出身,曾受命编修辽、金、宋三朝史。他们兄弟舶成名,在于其父杨宏的督促有关。杨宏曾筑楼于铁岩山,周植梅树百株,聚书数万卷,除去楼梯,让维桢专心读书楼上达5年之久。因此维桢自号为"铁岩",传为佳话。
(5)临海杨氏 临海,即今浙江临海县。该县有杨敬惪,字仲礼,元代人,世居于此。他好诗词,精《易经》,善章句,为翰林多年,未调他职,仅于泰定年间(1324-1328年)选授浙江儒学提举,后又回归翰林。著有《仲礼集》传世。
(6)余姚杨氏 余姚,即今浙江余姚县。该县有杨磋,字元度,元代人。他好学文,尤长口才,曾师事柳贯,为高弟。常与海内博学者辩论时事。初以乡贡出任宁海教谕,后晋升为缙云及本县学官。著有《诗传名物类考注解》传世。
(7)宁波杨氏 宁波,五代以后旧名鄞县。这里有杨守陈一家5进士以名世,故又称鄞县杨氏。守陈,字维新(1425-1489年),景泰进士出身。世代书礼传家,祖父杨范有学行,教以精思、实践之学。初为庶吉士,改任编修,明孝宗嗣位,升吏部右侍郎,谥"文懿"。其弟守阯(1436-1512年)及从弟守随、守隅和子茂元,皆成化进士出身。守阯累官至翰林侍读学士、南京吏部右侍郎,曾掌管两京翰林院,人皆艳慕。守随累官至御史,巡按江西,所至以风采见称。弘治年间,历任工部尚书,掌大理寺,为人刚正,处:事持法不挠,谥曰"康简"。守隅官至江西参政和广西布政使,任内有政绩。茂元初官刑部郎中,后任湖广、山东副使,长沙同知,广西参政,终刑部侍郎,为官清正。还有明正德进士、湖广参议杨言,亦鄞县人,为官名声显著,为明人所称颂,每到一处,老百姓皆建祠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