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芝(左)和邻居康君霞■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刘莉莉 摄

  1.夸夸我的好邻居

  好邻居曾给您带来温暖或雪中送炭,或者因为琐事对邻居产生误会和积怨?请把您的故事告诉我们。

  2.寻找当年的老邻居

  还记得当年住大院时的老邻居吗?也许你们已经离别一方,也许你们已经多年未见。我们可以帮您寻找曾经的老邻居。

  3.社区邻居节邀您参加

  同时,本报将举办“社区邻居节”,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猜成语、赛歌舞、比厨艺都可以曾进邻里感情,欢迎各社区报名参加。

  请拨96128参与以上活动。

  4.新型邻里关系公约

  在您的心中,什么样的邻里关系才是最和谐的?我们将采纳您的建议共同完善一种“互信互助不互扰”的相处模式,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欢迎拨打96128与我们讨论。

  杨素芝手上有一个绿皮小本,上面记录了周边140户居民家的联系方式。

  对居民家的事这么上心,到底因为啥?68岁的杨素芝说,她是一名共产党员,受邻居们的信任,她也是新隆街1号楼的楼长。

  杨素芝和老伴是8年前搬到现在这个小区的。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杨素芝发现自己所在楼层的声控灯不亮。于是,她敲开了隔壁邻居方家的大门,询问原因。原来是声控灯的底座坏了,两家商量后,很快换上了新的底座。

  发现单元楼内卫生不是太好,杨素芝又拿起扫帚,逐层清扫楼道。

  杨素芝的这个举动,迅速地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杨素芝与邻居从见面打招呼到有事没事唠家常逐渐熟识,遇到便宜菜给顺道带一份,谁家有困难就伸把手。

  楼下邻居康君霞见杨素芝脊柱侧弯,睡觉翻身都困难,还坚持清扫楼道,她也加入到义务清扫中来。

  “我这不算做好事,就是为了帮帮这个好姐妹儿。”康君霞说。

  “8年来的相处,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像亲兄弟姐妹,不分彼此。”80岁的李凤英说,每当她和老伴外出,家里的钥匙都会交给杨素芝保管。

  杨素芝表示,邻居相处就是以心换心,大家相处愉快,生活也快乐。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刘莉莉

  ■记者调查

  10%居民因宠物与邻居发生矛盾

  在对大东区津桥街道、沈河区皇城街道和于洪区北陵街道多个社区的72户居民进行的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因为噪声、用水和环境污染原因而与邻居发生矛盾的情况占40%。

  案例1 因发水邻居险些反目成仇

  张大爷家住皇姑区泰山社区,农历二十九当天,4楼一家住户的自来水突然哗哗淌水,将张大爷家中的床褥、橱柜都给淹了,地板也泡变形了。无奈下,张大爷只好搬到儿女那过春节。

  泰山社区一名工作人员说,之所以发生水灾是由于4楼的居民不小心将自来水阀门弄坏楼下被淹。楼上楼下两家起初协商结果为赔偿1000元,其他的年后再说。

  大年初三,回到家中的张大爷看到室内一片狼藉,非常生气,给楼上打电话要求赔3万元和道歉,楼上楼下吵得险些反目成仇。

  年后,经过社区的几次调解,儿女们也都劝张大爷算了吧,两家也都消了气,握手言和了。

  案例2 夫妻半夜总吵 四邻无奈

  昨日,家住皇姑区青云社区一户居民反映,自家楼上有件叫邻居们无奈的事,只要吵架必选夜深人静的晚上。2月9日邻居夫妻又开始吵架了,从晚上9点多开战一直吵到凌晨1点多,男主人嗓门很大,中间还夹杂着踹东西摔凳子的声音……庆幸的是冬天,窗户都关着,还算能安然入睡。

  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康晓潺

  ■调解专家

  换位思考是和谐关键

  昨日,记者从沈河区、和平区等多个社区了解到,每年由于邻里问题找到社区调解的多达百余起。

  调解关键一:换位思考,吃亏是福。地下管线漏水,地下室积水超过1米多,而维修时又必须刨开邻居装修好的地面。“又不是我家的问题,凭啥刨我家?”这是皇寺路社区书记刘光珍在调解一次纠纷中听到的第一句话。

  调解关键二:很多人就为争口气。王咏梅是和平区南市场街道办事处鲁园社区的负责人,“我们社区老旧小区居多,设施老化,外来人员多,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

  曾经有社区居民王大爷怒气冲冲地找到王咏梅,这位居民说,邻居家养了两只狗,每次自己出门或者走廊里放白菜时,邻居都在门外故意梳狗毛,弄得到处都是,存心不让自己好过。

  “像这样的居民,其实邻居未必是针对他,他也只是为了争一口气,心中觉得不痛快。气顺了各让一步就不会有纠纷。”王咏梅说。

  “当时情况确实严重,而这位居民确实没有任何过错,只不过是因为管线设计时经过了他家,而全楼居民的安全仍然是第一位的,在公共利益面前,我们只能劝说他同意施工。”最后,刘光珍带着这位居民来到了事故现场,让他看到了问题的严重和邻居们是如何的闹心,“他很爽快地就同意了施工的请求,并且表示不需要邻居赔偿,自己承担了重新装修地面的费用。”

  刘光珍表示:“要说秘诀还真有一个,就是劝说时让对方换位思考,多替邻居们着想,自觉规范行为规则,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基本就可以化解矛盾。”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杨仑

  ■公约建议

  遇到矛盾不能再靠“争吵”和“人情”

  本报讯(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梁多)本报联合沈阳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征集“新型邻里关系公约”发出后,讨论愈加热烈,其中“邻里矛盾”成了影响现在邻里关系的最大问题,本来因为平时较忙,跟邻居已经生疏了,再因为点矛盾翻脸,邻居成了完全对立的存在了。

  征集过程中,不少读者都提到,按照“习惯”邻里间出了问题,要么大吵大闹,要么因为“不好意思”而算了,其实发生在邻里间的矛盾,也是有责任归属和划分的,按照法律法规合理解决,谁也不多受损失,也别影响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