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干为晋悼公之弟,《左传》有传载,但说杨干是杨姓始祖是可疑的。
(一)晋国的君主在文公的后代之间有过两次交替,一是文公次子黑臀因晋卿赵穿弑灵公而立为成公,二是晋卿栾书弑成公之孙厉公而周为悼公。这种交替都是在晋国姬姓之间进行的,所以悼公姓姬名周,他的弟弟也应姓姬字杨干,不是姓杨名干。
(二)春秋贤者不名。这是说,在《春秋》、《左传》书中,对贤者(有地位的人)一般是不指名道姓的。自己称名,别人则称其字,以示尊重。杨干是悼公之弟的字,不会是名。如羊舌(西),(西)是名,而叔向是字。羊舌(西)出使楚国,因楚王的敌视,才被楚王及其大臣(伟)启疆在背后称之为羊舌(西)。孔子名丘,字仲尼,只有在打倒孔家店时期,人们才称其为孔丘、孔老二,这是对圣人贤者的不敬。要是在封建社会尊孔时期,这样称呼会受到儒生们的唾骂。
(三)周朝的姬姓诸侯很多,他们的子孙有氏号,当时的氏不是可以与姬姓相并列的姓,只是姬姓下面的一个分枝。历史研究员杨升南先生就说,鲁隐公八年,姬无骇卒,其子羽父向隐公提出他应该是什么氏。经过商议,因无骇是鲁孝公儿子公子展之孙,因命以字为展氏,从而无骇的子孙就以展某某称之。由此可知,晋悼公之弟不可能以杨为氏,氏杨名干。而且,姬杨干的子孙并未形成连续的世系。
(四)《东周史》、洪洞<大槐树移民记〉不知何代何人所写,这些资料所载洪洞杨国封于杨干,可能是推测,没有古籍可以佐证。
(五)现代出版的古人名录有杨干,这是依俗把杨干列为杨姓人物啦。山西杨姓,就是华阴杨姓人的回迁,应予考证。
(六)西汉杨雄的始祖之说,是杨姓寻根最古老的唯一的依据。人们在晋国人物中找始祖,认为晋国的杨干是杨姓始祖,这也是秉承杨雄之说而来,我们必须把杨雄的始祖提示领会透,才能正确地寻根。
2008.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