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所拍摄的一则广告里有句话:“幸福在远处,如果你不自己走过去,你别指望它走过来。”杨小敏用半辈子的光阴不断践行之,最终遇见幸福。

跨界入“光伏”

如今,杨小敏的名下拥有多家公司,经营对象涉及多个领域。所以,你很难确切地定义他的身份:投资家?企业家?而他则笑称自己只是名普通老百姓。

2009年杨小敏搁下经营了二十年之久的服装行业,转投太阳能产业。在他看来,服装业是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近些年里所需的员工越来越难招,而且这是个时尚行业,更新换代快速,需要投入大量财力精力用于研发才能紧跟潮流。促使他做出转型的另外一层原因是,他的企业一直是别人贴牌生产,受制于人,利润微薄。刚好,加上他的儿子一直不想再从事服装这行。于是,在朋友劝说下,他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进入现在这个新兴行业。公司名称也由“亨美服饰有限公司”改为“亨美硅业科技有限公司”。

但是,毕竟在服装行业打拼这么长时间,建立了深厚感情,所以,目前公司仍保留了部分服装生产线。此外,今年当所在的温州鹿城区服装企业主们推选他担任行业会长时,他还是欣然接受了。说起服装产业的前景,杨小敏不无忧虑。目前由于招工难、土地紧缺等因素,很多温州服装企业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内地。心系于服装的他希望政府能够尽快建设服装行业总部,以利于企业研发、销售服装,与外地的生产基地形成呼应,从而更好地保障服装市场。

说回光伏产业,到2009年的时候,温州还鲜有企业涉及太阳能光伏领域,除了技术受限,资金门槛也较高。杨小敏表示,光伏产业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他第一次就投入八千多万,用于购买生产设备。

由于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较晚,销售市场集中于德国、意大利等欧美国家,致使我国光伏产业被外国牵着鼻子走,价格起伏不定。去年价格最高为22元,年产值可达六七个亿,但今年光伏市场比较低迷,产品价格只有12元5毛,与前两年相比下浮了40%。

从事光伏产业的人都会有这么一种感觉,做光伏产业就像过山车,起伏太大。杨小敏有深切体会:“其实刚开始进入这行的时候就感觉在冒险,那时侯进了十几吨料,后来跌到了40多元,一下子亏了八百多万。”形势似乎与他当初预估的差距较大。

不过,对于自己的跨行转型,杨小敏认为是正确的决定。继温州投资后,他又在河北创办了“涿鹿蓝晶科技有限公司”,在福建创办了“福建蓝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并专门邀请来远在美国的弟弟回国具体管理。

当然,投资光伏产业,也给他带来了一些烦恼。除了价格起伏不定,比如,把第二个厂址选在河北就不是明智之举。据他介绍,当初更多的是考虑日本人曾在那里办了半导体厂,留下相当的技术人才,温州不具备这样的资源,却不知当地人观念陈旧,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与沿海地区相比都显得不足。

爱上PE

杨小敏是一个不安份的人,除了抽身转投新能源产业,他又像一名优秀的猎手,始终在瞄准下一个猎物。当近两年PE投资在温州风起云涌之势时,而他三四年前就率先与几个好朋友合伙成立“温州绿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温州环亚创业投资中心”,踏进资本领域。从与他的对话,记者明显感觉到,他对资本经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非常有意思的是,就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巧遇到这样一个细节:他准备同几个温州市鹿城区服装协会的成员成立一家投资公司,需要一个合适的名字。大家认为他脑子活,办法多,就把取名字这个活推动他身上。一时想不出好名字的杨小敏,索性翻起茶几上的杂志,希望从中找到灵感,一边又通过电话忙着与对方沟通,以致于我们的采访几次中断。随性、不拘小节的性格表露无遗。

对于时下热门的商业地产投资,杨小敏有着自己的看法:“我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商业地产成本都很高,估计很多都是两分到两分五利息借着做,这还不算高的,有些更高。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全部销售掉的新楼盘,随着时间的推移,利息及商务成本累积在一起,就会面临亏本。”

投资者又岂会停下投资步伐,眼下杨小敏正准备投资油气再生综合利用和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油气再生综合利用即把废油调和成98号汽油和93号汽油。LNG则是与中国石油合作,其优势在于中国石油具有可靠的资源优势和丰富的燃气行业管理经验。据介绍,中国石油合作公司将通过LNG槽车和LNG船舶两种方式,从江苏如东为温州市提供充足的LNG气源。该项目包括LNG汽车、LNG船舶加气站和LNG调峰储气站,能为温州市提供应急气源、提供管网燃料用气、为温州市的汽车和船舶提供LNG加气服务。目前LNG项目更需要温州市政府的支持,杨小敏指出,需要政府支持小型LNG接收码头的建设,支持建设城市储气站并提供场地,对LNG利用提供政策支持。

其项目合伙人已跟杨小敏认识两年多,这位未及谋面的合伙人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杨小敏是个眼光独到、行事谨慎的人,对项目的认证十分仔细严谨。据他自己透露,为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他曾连夜驱车赶往江苏徐州、南通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调查。

面对《温州商人》,杨小敏坦言,等这个项目完成后,他以后不会再从事实业投资了,但对实业仍会保有一份尊重与感情,毕竟它们奠定了自己事业稳固的根基,凭藉它才得以有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的今天。

“轴承大王”与“黄埔军长”

杨小敏就目前而言,算不上温州商界的大腕级人物,不过他的创业故事却是别样精彩。

杨小敏早先在温州一家街道办企业当工人,然而,对于当时只有二十出头的他来说,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又怎会甘心只做个一名默默无闻的工人,变一种活法愿望越来越强烈。这时正好遇上一位热心肠的领导。当他把自己想开家店可又没店面的难处告诉这位领导后,对方马上给他提供了一个店面信息,于是杨小敏租下来,不久,一间“东风街道劳动服务社信诚机电”字样的店铺开张了。当年生意非常火红,1985年他因此而获得了“温州市鹿城区首届优秀经理”的荣誉。“别小看了这个奖项,”杨小敏说,它可是坚定了他做好做大生意的决心。

之后他把事业重心迁到上海,大展拳脚。杨小敏回忆说:“我偶尔会到上海进货,在北京路上看到他们的生意都非常好,那时候在温州大点的单子就是国营单位,像他们这样干个体的,一个月下来一算大概也就一千多块钱利润,而上海,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到这里买,于是就打算在上海开店,当时温州人到上海开店的并不多。”

那时杨小敏在上海的浙江中路租了一个柜台,仍是经营机电工具、电缆、轴承等产品。由于产品对路,加上自己善于经营,生意越做越大,随后便陆续在上海的北京路、福建路、浙江路上,开出三十多家店面。“那时我老婆、老婆的妹妹妹夫、老婆的姐姐姐夫、老婆的三叔、我兄弟兄嫂以及几个朋友全部来到上海,经营着一个个店面,轴承的价格几乎是我们说了算。”因此被同行称为“杨百万”、“轴承大王”。杨小敏在上海名声雀起,走在路上很多人都认识,在上海的北京路上有人甚至称他为“黄埔军长”。

漂泊异域

所谓“否极泰来,泰极生否”。正当杨小敏的事业处于辉煌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降到他的头上——他正当经营被扣上了“投机倒把”的帽子,税务局工商局人员联合查封他的店铺,拉走了产品。受到严重打击的杨小敏带着怨屈,离开熟悉的上海,远赴国外。先是到日本,再到达玻利维亚,然后又飞跃大西洋到达西班牙,逗留两个月后,再次辗转到法国,最后来到意大利,一路颠沛流离,饱尝了艰辛。

当年出国的时候,杨小敏已是三十多岁了。身处异国他乡,语言不通,信息封闭,即使有想法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在不懂语言、不懂法律、举目无亲、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要想独立干点事情,困难重重。

在法国,杨小敏为了有口饭吃,他这个曾经在国内商场上的风云人物,不得已委身到一家温州人开设的一家酒店里当了洗碗工。“洗了一天的碗,洗完后还要擦干,那时比现在要胖,干得很吃力很累。”杨小敏说,“那时算是把三十年前的碗都洗光了。”

由于生活的艰辛,精神寂寞,弄得人整天处在压抑和痛苦之中。“总想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大叫一声,排泄一下情绪。”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取得住留证,连找份正常的工作都很困难。即便身在繁华都市,自已依然像一个局外人,一点归属感也没有,“总觉得这个地方不是我的”。

1990年9月,杨小敏回到国内。利用在国外打工时积累的一些信息,他筹措了一些资金,与曾做过服装生意的妻子一起,创立了一家中外合资的服装公司。1993年,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他将公司迁移到市区吴桥路,改名为迪隆门实业有限公司;2000年,企业再次迁到新的工业园区,正式易名为“亨美服饰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休闲服和西装。

如今杨小敏回忆起这段苦涩的经历,仍然感慨良多。他说,如果当初没有去国外而白白浪费几年时间,门店查封后,再在国内某个地方找个门店,重操旧业,也许事业可能已做的很大。而他把这一切根源归结为自己当年没有好好读书,没有掌握丰富的知识,以至于不能够预见事态的发展趋势,结果做出了放弃原有的事业基础,只身出国这样的草率决定。

未来有个梦

从经营轴承到制售服装,从涉足太阳能到液化天然气再到合伙创办资本运营公司,杨小敏的商业经历可谓跌宕起伏,他的人生也因此变得绚丽多彩。

久浸商场,已过天命之年的杨小敏对人生自然感悟颇多。他说:“必须彻底记住‘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句话,不然会倒霉。”拿不到的就不要去拿,我知道拿到是很幸福,但拿不到的可能性太大了,费了劲去拿,会得不偿失。像李嘉城说的,我们做有把握的事情。如果自己的力量不够,我们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机会告诉强大的人,这种“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心态与德行又有几个人能做到?

还是在2006年的时候,有次杨小敏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我现在对未来的期望是,在有生之年,能找回当初最辉煌时期的感觉。”时隔五年,当记者询问他是否已经找到当初最辉煌时期的感觉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做事业就像上一条高速公路,你我一起开,我开累了下来了,想想不甘心,又拼命往前追,这样很容易出事故。有时候做事业,下来了就不可能再上去了,上去了也没回头路;丢落在后面很痛苦,没丢落在后面必须拼命踩却很辛苦。”

如德国诗人席勒所说“有愿望才会幸福”。杨小敏称自己小时候就有个愿望,希望日后有一天拥有三间房子,前有菜园,后有果园,现在这个愿望仍然没有改变。前些日子他回到老家永嘉,其中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准备在那里置办几间房子,上个农业项目,既服务村民,同时又圆自己儿时的梦:“什么都不去想,双休日邀请几位老友吃顿农家菜,唠唠家常。”

那么,对于杨小敏而言,这桃花源式的生活图景能成为现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