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网凌云讯 凌云县下甲乡河洲村弄爱屯曾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在没有修通公路以前,这里的群众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封闭式”生活。虽然独特的自然环境让弄爱屯一年四季清风爽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但一直以来,闭塞的交通让山里人的物质生活条件极度艰苦,产业无法发展,山里的油茶籽、八角、木材等很难运出大山,大量的年轻人外出一去不复返,人们纷纷选择搬迁和逃离。

2013年,在县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由县发改局组织实施,投资了108万元对途经弄爱屯的公路进行改扩建,并架起一座高标准的桥梁,跨越了山下那条千百年来横阻人们出行的河流。路通了,弄爱屯逐渐从远古走进现代。广西传媒集团的记者来到弄爱屯,被当地成片的油茶林、零污染的生态环境和宁静的乡村气息所吸引,特别是大片茂盛的林地资源和天然分流的泉水让记者们认为该地非常适合发展生态休闲饮食文化,于是通过广西传媒集团平台向社会广泛推介。

一石激起千层浪,区内外农业开发公司纷纷到弄爱屯考察,而该县地方企业也跃跃欲试,最终外地公司和该县旭东生态种养农业开发公司达成了由外地公司包销售,本地企业负责生产,联合成立那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通过吸引当地经济能人入伙发展,以资源开发引领群众增收。

  “要是没有外地客商来投资发展,这些地马上就要丢荒了。”当地群众杨再义老人指着前面的几块土地向笔者说道。据了解,那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每年每亩300多元的租金租用当地群众抛荒土地,在打造回归生态饮食文化中,还为当地群众提供农务工作,该屯群众为公司护理青苗,每天收入50元。“公司运营后,还将提供源源不断、不同类别的就业岗位,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那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田秀旭向笔者说道。

  那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入驻开发不但为当地群众带来租金收入和劳务收入,还吸引了大量农民工返乡发展。5月8日,县发改局负责人在考察弄爱屯的山地资源后,同意在当地发展种植2000亩巨菌草;5月9日,县水产畜牧兽医局负责人到当地指导工作,对企业带动群众致富的发展模式给予充分肯定,表示将从政策、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该公司发展。(作者:凌云县委宣传部杨通永)

编者注:凌云县下甲乡河洲村弄爱屯是一杨姓村屯,居住有杨氏宗亲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