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展鹏:立足广西 加速发展 服务中国—东盟间金融合作
中国银行是连续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唯一主办银行;2009年金融机构支持广西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成功办理广西首笔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广西分行在广西金融界及广西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勿庸置疑,而凭借“海内外两个市场,本外币两种资源”的得天独厚优势,中国银行广西分行在服务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银行广西分行围绕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的需求,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已任,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日前,《中国·东盟商界》对中国银行广西分行行长杨展鹏进行了专访,就中国银行广西分行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与规划、开展中国和东盟间金融服务、本外币货币结算、汇率等议题进行了交流,为着眼于中国和东盟市场的广大读者们带来金融专家的广阔视野。
以优质金融服务服务广西,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
2009年,中国银行广西分行荣获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与此同时,中国银行广西分行经营规模实现了成倍的增长,创造了历史上的最好业绩。同时自中国—东盟博览会2004年正式落户南宁以来,中国银行广西分行成为唯一主办银行,博览会举办七年来,中国银行广西分行优异的表现赢得了国内外宾客,特别是东盟客商的一致好评。
《中国·东盟商界》:请杨行长谈谈近年来在广西区跨越式发展和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良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下,中国银行广西区分行所取得的发展。
杨展鹏:截至2010年末,中国银行广西分行全辖本外币资产总额突破千亿元,较上年增长29.89%;人民币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增幅分别达22.76%和17.97%;中间业务净收入增长24.85%;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45.97%。我相信中行广西分行借助于广西经济的发展,未来会发展得更好,计划未来用5年时间,让全行资产再翻一番。
我们扎根广西,放眼东盟,看好广西区和北部湾经济区正在进行的跨越式发展,中行广西分行愿担当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会取得自身较快的发展。
《中国·东盟商界》:中国银行连续7届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唯一主办银行,为促进博览会平台上中国和东盟客商间的金融合作注入了强大动力,请杨行长谈谈中国银行广西分行是如何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提供金融服务的?
杨展鹏:中国银行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唯一主办银行,博览会举办七年以来,我们从单纯满足博览会客商的小额金融服务需求,兑换外汇、存取钱,到逐步协助客商利用博览会和中国银行的平台寻找国内外业务合作伙伴,再到近两年,我们邀请总行、海外行、其他省份行来博览会开展金融服务联动,中国银行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到中国—东盟博览会中来,搭建中行金融服务的联动平台,为中国和东盟客户提供跨地域、跨国界的优质金融服务。7年来,我们见证了博览会一步步发展壮大,博览会客商越加优质,我们提供金融服务的层次也越来越高。
《中国·东盟商界》:这几年中国银行广西分行与区外事办进行了政银合作,与凭祥、钦州还有南宁的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区也有合作,而且授信额度也比较大,完成也比较快,在服务广西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中行广西分行是如何进行规划的?
杨展鹏:我们将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北部湾地区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区域,与这些城市的海关、投资促进局、商务厅都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从这些战略协议中可以看出,中国银行对广西北部湾地区,是高度关注和重视的。
事实上,我们看到广西这几年保持着高于全国平均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广西的地域优势有很大的关系,这个地域优势就体现在广西北部湾地区是对接东盟的前沿,北部湾地区是带动全广西区经济发展的龙头,我们针对这样的经济增长特点规划我们的工作重心。
这几年中行在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的投入相对较大,包括我们对广西的几个保税港区建设的支持,单单从中行网点的设立上就可见一斑,中行第一个在钦州的保税港区设立了支行,这是和保税港区同步开业同步设立的,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进入钦州保税港区的支行,同时我们还在南宁的物流保税园区也设置了支行,这也是目前南宁各银行中唯一一家进入物流保税园区的支行。这体现了中行对北部湾地区开放开发的信心,以及以实际行动进行支持的决心。
发挥中国银行优势,积极推动中国和东盟间的金融合作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并正式启动后,中国银行在外汇业务、国际结算、全球网络的传统优势将再加凸显,更有利于发挥中国银行“海内外两个市场、本外币两种资源”的独特优势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中国·东盟商界》:中国银行在服务中国和东盟间的金融合作上启动比较早,如率先完成了广西第一笔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在广西成立了中国—东盟人民币业务中心,中国银行与别的金融机构相比,在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中具有哪些优势?
杨展鹏:服务中国和东盟间的金融合作,中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中国银行有全球化的网络机构优势,东盟国家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均设有分行。
二是中行传统优势就在外汇方面,除了中行自身的分支行,国际代理行的网络也很广,远远优于其他银行。中行广西分行是广西区内最早与东盟国家开展业务往来的银行,主要国家涉及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业务包括进出口信用证、汇出汇款、汇入汇款等各项国际结算业务。
三是中行拥有外贸企业的客户优势,在外汇业务市场中占有很高的份额,中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和代理机构遍布世界各地,结算快捷,信息灵通,形成了全方位、多功能、综合性、国际性的贸易结算业务体系。
正因如此,在2010年6月22日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在广西启动以来,中国银行广西分行凭借雄厚的实力,实现了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领域的率先发力领跑,不仅成功办理了广西首笔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而且牢牢占据了全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市场分额的首位。截至11月末,中行办理的跨境人民币业务金额累计达到40.63亿元人民币,市场份额41%,位居广西首位。
《中国·东盟商界》:在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后,中国银行广西分行下一步将如何规划发展路线,立足广西,放眼东盟,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杨展鹏:随着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中国及东盟企业贸易及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形式多样化,对银行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更多商机。
为更好地发挥中国银行海内外一体化金融服务的优势,提升我行在泛北部湾地区金融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走出去”及“引进来”企业,中国银行总行制定了《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盟泛北部湾地区海内外公司金融业务联动指导意见》,并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从2009年开始,连续两年举办了泛北部湾地区海内外联动会议,重点研讨在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背景下,如何加强海内外分行联动,为中国及东盟客户提供优质的贸易金融服务。
一方面,我们要大力支持东盟国家的企业“走进来”。现在很多东盟企业都有“走进来”的愿望。中国银行驻东盟六个国家的分行可以引导客户走进中国、走进广西的市场。
另一方面,大力支持中国企业特别是广西企业走出去。广西的企业确实有走出去的愿望,我们可以利用驻海外的平台,推介当地的项目,加强合作。广西有很多企业到海外后都找到驻当地的中国银行,比如驻越南、泰国的分行,请他们帮助联系、介绍当地的情况。我们还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如广西建工集团在东盟区对外承包工程逐年增加,我行为其提供全球统一授信、融资租赁及对外工程保函等业务;为广发重工在越南火电厂BT项目提供买方信贷、保函、保理业务等等。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发挥中国银行在国内结算业务上市场领跑者作用,为广西与东盟地区的经济合作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整合金融服务,便利中国和东盟双边企业进入对方市场
中国银行作为IBS(Integrated Business Solutions)整合商业服务的倡导者和提供者,拥有遍布全球五大洲的服务网络和银行、保险、投资银行等多元化的金融产业平台,顺应国际金融形势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东盟企业“走进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企业寻求全球机遇、实现国际化发展提供全方位、一条龙的整合服务。
《中国·东盟商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意味着中国和东盟的企业在扩大双向贸易、相互投资方面会有新的突破。中国银行如何为在中国和东盟市场进行投资贸易的双边企业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金融服务?
杨展鹏:中国银行是一个金融服务集团,可以提供整合的跨国商业金融服务。
首先中行在外汇业务上有传统优势,中国和东盟的企业都可以进行充分的利用。同时除传统业务品种外,借助中国银行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国际保理商联合会正式会员的优势,中国银行可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国际保理服务;利用网络和人员优势,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业务范围辐射全球各地的福费廷业务、风险参与业务、保兑业务服务。为支持优势企业发展境外直接投资业务和并购业务,中国银行可以通过完善的境外网络和全球统一大授信等方式由中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直接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在其他方面,中国银行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外汇保值、咨询服务、现金管理、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等多样化的服务。
《中国·东盟商界》: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银行提供了哪些具体配套服务?有哪些贸易工具、避险工具、融资配套。请杨行长给我们具体谈谈。
杨展鹏:“走出去”战略是我国资本、产品、技术、服务和人员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化竞争和国际化经营的发展战略。按照“走出去”的目的和具体方式进行分类,我国“走出去”企业大致可分为“进出口贸易型”、“境外投资型”、“对外工程项目总承包与劳务合作型”和“区域管理型”四种类型,中国银行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灵活有效地进行产品组合,积极推动产品创新,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全功能服务方案。
在这些企业当中,一部分中资企业有效利用国内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充分发挥我国在部分自然资源、原材料供应、新兴技术、传统工艺等领域的竞争优势,在国内生产产品和设备,再将成品销往国际市场,大力拓展市场空间,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
还有一部分企业积极向供应链上游延伸,从国际市场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廉价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国.东盟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