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县广播电影电视局杨再江多次赴中原湖南、重庆寻根觅祖纪实
家族文化、姓氏文化、地域文化、宗教文化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离不开家族文化和姓氏文化的支撑。带着这些不同的梦,沿着先祖的足迹,我们曾经数次踏上中原之旅,去寻觅先祖那歪歪斜斜、高低不平、坎坎坷坷的迁徙足迹。
一个天真的娃娃梦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出生在桂西北地区的一个大石山区里,据大人们说,我刚出生时,由于先天营养不良,身体非常虚弱,几乎到了无法养活的地步。或许是苍天有眼,在艰难中我还是活下来了。8岁以前,我身体一直不好,经常发烧,吃什么东西胃功能都难以吸收,肚子经常胀气,肚子胀鼓鼓的,经常被同龄的孩子取笑。4岁后我开始会说话、会走路。上学了,每天还要帮家里干很多农活:割马草、打猪菜、找柴火等,而且,当年的家乡没通公路,每干一件农活都感觉耗费相当大的体力。尤其是每年春节,过完除夕,正月初一父母亲就带着我们兄弟姐妹下田里碎土,利用假期要我们多做些农活,碎完土马上种早玉米,收完早玉米又马上种中稻。碎土是一项艰难的体力活,把牛梨过的稻田泥巴用锄头打碎,一干就是三到四天,每天下来,腰酸腿疼,那简直就是一种折磨。碎完土,接着还要背粪,把家里一年养家禽积攒下来的农家粪全部背到旱地里,作为种玉米的肥料。一到假期,我们就会开心不起来,因为,又要有很多体力活在等着我们。 我的父母在那个年代是勤劳农民的典型代表,总希望能多打粮食才能保住一家人全年生活的安全。由于身体的原因,我没有耐力,背背篼四肢发麻,挑担子脚杆发软,扛一回柴整个肩膀发酸发麻疼痛,同时,父母又非常严格,做工动作慢了不是打就是骂,自那时起,我就老是埋怨老祖宗干嘛选择这么一个地方居住,条件差之外,人一辈子总是那么辛苦。 老家虽然深居大山,但是,镇上、县上还经常有干部到家里来做客。那时看到这些干部下来,身穿白衬衣,口袋里插着一支钢笔,背一个挎包,挎包上扎上一张脸巾,多神气,心里羡慕得不得了,心想,今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不要再被束缚在土地上这么辛苦。吃饭喝酒过后,大人们就围坐在一起海阔天空地聊天,从大人们的闲谈中,我隐隐地感觉到,我们的祖先原来不在广西,大人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四川下广西”。从那时起,幼小的心灵便萌发了这一生我一定要找到我们祖先迁徙的来龙去脉,找到我们祖宗的老家,看看那里和我们这里有什么区别,是不是也象我们这里一样环境恶劣,生活艰辛。这个梦想现在想起来是那么的天真,可是,这个天真的梦从来没有淡化过,我一直坚定着这个信念。
一段印记或缺的历史 幼年的娃娃梦,直到我参加工作后才能慢慢得以实施。五年前,我第一次接触家谱,族中退休的老人收集整理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家谱,我不知从头至尾看了多少遍,甚至连上厕所都在看家谱,这样才能把先祖繁衍的过程做到心中有数。掌握了家族繁衍过程后,再把各个朝代的老谱拿出来,认真比对,寻找线索。此外,还收集了全国各地杨氏家族族谱,如《中华杨氏宗谱总谱》(古代卷、现代卷),《杨再思氏族通志》一、二、三卷,《湖北宣恩杨氏族谱》以及各地支系族谱若干册。同时,还加入全国N个杨氏宗亲总群、各省杨氏Q群,在群里与天下杨氏宗亲交流、探讨,一起讨论杨氏发源与演变、繁衍历程。从现有的历史资料和史书记载,还有各地杨氏族谱的记载看,记载资料误差太大,很多地方已无法考证,更有一些杨氏族人,由于社会及历史因素,谱牒被毁失传,已经无法找到祖宗的根籍,这无不是一种永恒的遗憾。另有一些家谱记载较乱,参与讨论的宗亲都有个共同的感受,各支系家谱还需进一步考证。由此可见,在杨氏家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还有那么一段或少或缺的历史,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考究。一代不行,下一代继续,最终总会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说法和结论的。
一段没有止步的旅程 不管历史状况如何,找到自己先祖的居住地,还是吸引着我去实现我的娃娃梦。2007年,根据家谱记载的广西始祖资料:“杨秀隆,号万杰,1737年正月13日生于湖南省沅州府芷江县平三里宴家寨,先移往四川省酉阳州上际里盖上牯牛石,1786年移广西泗城府凌云县內怜亭仰村弄博洞落业,亡于1792年4月15日。”通过网上查询,联系到湖南省芷江县县志办,经芷江县县志办查证,原湖南省沅州府芷江县平三里宴家寨现属于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宴家乡,并联系到了新晃县县志办副主任胡爱国,在胡爱国的帮助下,2008年,经过充分的准备后,终于得予启程,我携着一家三口,邀请族中堂公杨胜俊,首次踏上湖南省新晃县寻根之路。途经凤山、东兰、金城江、南丹上贵州都匀至玉屏高速,历时12个小时,我们顺利抵达新晃侗族自治县,入住夜郎大酒店。当晚,新晃县志办副主任胡爱国安排接待,原湖南省怀化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忠权、时任新晃县分管民族工作的姚副县长、县府办张主任及县旅游局肖德永局长参加,并在晚宴上对我们寻根问祖工作予以协调安排,新晃县政府办主任电话通知各乡镇,在我们路经的地方给予提供各种方便。4天时间里,我们先后走访了中寨镇、李树乡、宴家乡,实地到杨天应的坟前进行朝拜。所到之处,当地党委、政府提供了很多帮助,组织当地杨氏家族把各个朝代的杨氏族谱送到乡镇政府,供我们查阅,县志办则提供《新晃县志》和我们一起研究分析古今行政区划变动情况,确定现在的具体地址,初步判断为当今的宴家乡就是我们的祖居地。宴家乡族亲杨国灿给我们极大的帮助。由于时间和资料有限,最后确认工作留在今后再继续调查。
大宴村调查,:杨秀明(左一)、 新晃县扶罗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杨流华(左二)、当地杨氏老者(左三)、
杨再江(左四)、 大宴村委杨主任( 右一)、后右站立者:杨再雁。
2011年7月24日至8月1日,为了进一步深入调查核实,我再次携一家三口,邀请族中堂叔杨秀寿,并组织河池市杨氏家族共计16人,再次前往湖南新晃县,继续对宴家乡进行考察,得到了当地家门杨国灿的热情接待。并在新晃县中寨镇族亲的组织下,来自湖南芷江、新晃,贵州铜仁等地家族200多人在中寨镇聚会,举行家族聚会仪式,还考察了杨天应故居、古井以及各房古墓。之后,为了配合河池市金城江区九圩一带杨氏家族寻根需求,又陪同他们经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到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石兰坎寻根,并在宣恩县得到了当地旅游局的盛情接待。在酉阳停留一天,这天,我和杨秀寿走访了酉阳县党史办、档案局,调查广西始祖杨秀隆曾经居住过的牯牛坪,档案局杨秀东为我们赠送了《酉阳县志》,帮助分析了一些地域变更情况,由于时间仓促,没有继续考证下去。而河池市的家门,经过湖北的调查走访,已经找到他们祖上迁徙的线路和在湖北省恩施州的大体方位。
重庆市酉阳县龚滩镇大理村牯牛石走访调查。杨秀明(左一)、酉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楊再道(左二)、杨再江(左三)
2012年10月1日,身怀儿时的梦,再次携带家人,邀请族中兄弟杨再诤,前往古代四川省酉阳州上际里盖上牯牛石即现在的重庆直辖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寻找广西始祖杨秀隆的迁居地。本县逻楼镇新烙村朱家洞杨氏家门杨正乾、杨光好等六人一同前往,先到秀山县陪同杨正乾支系调查了解,第二天,正乾6人继续在秀山,我们前往酉阳,在酉阳,得到了杨氏家门杨秀成、杨再强两父子的大力帮助,一起研究分析《酉阳县志》关于上际里盖上牯牛坪的历史变迁,还提供了上世纪80年代酉阳县志办编撰的《酉阳地名录》进行综合分析,最后确定现在的酉阳县龚滩镇大理村十组上牯牛石就是我们老谱记载的四川省酉阳州上际里盖上牯牛坪,只不过家谱记载上有些小失误,即牯牛坪叫牯牛石。接着,杨秀成、杨再强两父子协商他们的朋友——龚滩镇国土资源所所长石永生带我们抵达酉阳县龚滩镇大理村十组盖上牯牛石,与当地杨氏家门杨成生(再字辈)对接了相关情况,遗憾的是当天下起了雨,天色已晚,加上杨成生对家族历史不太了解,比较了解家史和姓氏文化的杨秀发又已外出打工长达10年之久而没法继续深入下去,也未能直接爬到小地名牯牛石的地方查看。当晚赶回酉阳县城,第二天启程,沿秀山、松桃等县,返回贵州省铜仁市鱼塘乡文基村徐家坡走访家族,得到了全村族人的盛情款待。 执着无止境,几年的走访调查,依然没能称心如愿。2013年国庆,经倡议,家族中杨秀明、杨秀军、杨秀浩、杨再雁与我带着家眷,族中杨胜华、杨秀飞同行,一共18人,驾驶4辆轿车,从百色市右江区永乐高速入口进入隆林高速,走兴义至贵阳线,再次前往重庆市酉阳县龚滩镇大理村十组上牯牛石,2号中午驱车抵达牯牛石,其中杨胜华、杨再雁和我三人在当地家门杨成生的引路下,经过40分钟的荒路爬行,找到了牯牛石的具体方位。由于杨成生等族人对牯牛石山地丢荒多年,已成荒山老岭,祖坟具体位置已然模糊不敢肯定。但是,居家位置已经毫无疑问,就在牯牛石,祖坟就在山上。后经电话联系在外打工的杨秀发,杨秀发对牯牛石杨氏家族的历史非常清楚,而且正好与我们系同宗同支家族,告诉我们具体的祖坟位置,祖上房屋坐基先后三次搬移的位置,下一步可以组织家族实地确定后再研究其他事项。10月3号,我们又赶往湖南省新晃县,在扶罗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杨流华带领下,先后走访了李树乡大宴村、宴家乡磨岳寨、宴家寨,与杨氏家门和祖上亲家姚氏子孙对接、了解祖宗坟茔所在地。但是,由于自然历史及灾害因素,过去居住的人群因灾搬迁复杂,返回寻根的少,暂且还未能确定相近支系及祖宗坟茔,不过,老谱记载的祖坟坟茔鬼阑大致是现在的鬼屋或叫鬼烂的地方,范围逐步缩小,杨流华表示负责帮调查准确的地名。
一首永不结束的歌谣 历经几年的走访查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虽然还没有完全准确祖上支系族群和祖宗坟茔,但是,居住地域已经明确,只要坚持下去,今年不行明年继续、明年不行,后年继续,相信一定会找到祖宗的足迹,找到祖宗百年归世安居的地方,找到200多年前祖宗的家园。
途径贵州时贵州仁怀市杨馨善在贵阳宴请广西宗亲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