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屏南县寿山乡前圪村几位留守老人正围坐在一台电视前拉家常。63岁的韩传凯老人说,自从去年村里安装了卫星电视接收器,精彩节目看不完,生活再不无聊了,这多亏了乡广播电视站的杨家情站长。
寿山乡是省定贫困乡,被称为“闽东西伯利亚”,田少,山多,土贫岩峭,当地群众居住分散,全乡14个建制村,却有五六十个自然村,有的自然村只有两户人家。为了生计所需,全乡不足9000的人口,有5000多人外出谋生,有的村庄只剩下几位老人和孩子,只有春节时,才会出现短暂的热闹。
2012年,国家开始实施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当年8月,杨家情接到上级指令:在3个月内实现“村村通”。这意味着,年届50、“光杆站长”的他,得独自一人走遍107平方公里的寿山乡,完成500多户卫星直播设备的安装。
刚开始,杨家情骑着摩托车去村里,可摩托车一次载不了几套设备,一个村子得来回跑几趟,费时费力。于是,他“骗”来侄儿的面包车。车子到不了的村庄,就得靠肩挑手提……为早日让村民收看到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他只能把自己逼成拧紧的发条。
一个清晨,秋雨方歇,他顾不上连日疲惫,驱车往上洋村赶。路窄、坡陡、弯急,一路上险象环生,经过一坳口时,湿滑的路面导致方向盘不听使唤,前轮一下陷入右边沟中。车已动弹不得,他连忙掏出手机打电话求助,可怎么也打不通。一看,没有信号!他一下子懵了。
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离上洋村大约还有六七公里。天热加上心急,一炷香工夫,身上衣服已被汗水湿透。情急之下,他想起往回走。半小时后,绕过一道山脊,手
机有了微弱信号,他迅速攀上路边数十米高的山包打了求助电话。一个多小时后,上洋村主任带着5位村民驾驶拖拉机赶来救援……
官山自然村,原有8户居民,7户都外出打工。去年10月23日下午,杨家情挑着数十公斤重的设备,徒步翻山一个多小时来到村里,却空无一人。等到日薄西山,村民终于荷锄而归。给这家安装好“直播星”,天色已暗。为不延误次日工作,他婉言谢绝村民的挽留,借着微弱的星光摸黑返回。下一段陡坡时,脚下一滑,身体快速滑向山崖,他下意识地抓住路旁一丛灌木,爬了上来。回望崖下那黑洞洞的山谷,他心有余悸,冷汗直冒,真有点劫后余生的感觉。
就这样,凭着责任感和一往无前的拼劲,杨家情让寿山乡提前完成“村村通”工程。40多套高质电视节目,点亮了山旮旯里数千双渴望了解世界的眼睛。(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