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仆与第一次朝鲜战争

杨仆,河南宜阳人,杨章的八代孙,以千夫为吏。后为守举河南为御史,使督盗贼于关东(函谷关以东河南山东之地),斩伐不避贵戚,迁为关内都尉。汉武帝以其为能,升主爵都尉。南越反,元鼎五年(前112年)秋,以杨仆为楼船将军。出豫章(今江西南昌)、下横浦(广东南雄西北)。六年(前111年)冬,杨仆率精兵先陷寻陕(广东曲江县),破石门(广东番禺西北),得越之船粟。杨仆居前,至番禺,攻败越人,以功,封将梁候。

《史记》记载,朝鲜在先秦时期是燕国的属地,朝鲜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汉朝从中国逃过去的燕国流亡者,核心名叫“满”,姓氏不明。由于长期脱离中央,还不断接纳汉朝逃亡人员,并杀了汉朝使者,到汉武帝时,朝鲜领导人传到一个叫右渠的人手里,中办决定派兵攻打,夺回领导权。

楼船将军杨仆受命,率领5万军队渡过渤海,左将军荀彘率领另一批人从辽东出发,两面夹攻。但两军的第一战都失败了,中国临时改变策略,派一外使者去诱降,右渠答应带人投降汉朝,去在投降的路上被心有怀疑的左将军拦截,诱降失败。

然后两个将军继续围攻,攻了几个月没有攻下,此时的右渠也打废了,又生降心,决定找个好说话的进行和谈,他选了杨仆。

杨仆是一个久在外面吃苦卖力干重活的人,之前刚被派到南边打南越,接着又被拉来打朝鲜,士兵辛苦非常,伤亡很多,杨仆心里很内疚,所以早有议和的想法。于是和右渠一拍即合。但皇上派来打伏的是两个人,他一人毕竟不能独自做出决定。因此他一面谈条件,一面准备向上汇报。此时,左将军荀彘----皇上面前的红人,怀着打胜仗的美好心愿,不断催促杨仆约定日期共同进攻,而杨仆迟尺没有答应。

一个想战,一个想和,两个一把手的分歧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这场斗争中,离中央近的左将军成了胜者。是央特派员公孙遂前来指导工作,听了左将军的话,用天子所颁的符节召杨仆来开会,杨仆一进大营就被逮捕,全总军队由左将军一人指挥。

左将军荀彘接管全部军队后,发起了总攻,朝鲜领导人和谈不成,只好硬性抵抗。过了一段时间,处于劣势的朝鲜领导层发生了分化,一名领导剌杀了右渠来投降,而另一名领导接过革命火炬继续与汉朝官兵作对。最终,投降派杀了抗战派,汉朝统一了朝鲜。

本来一年的战争,拖了两年。战争结束后,中央意识到了错误,进行了清算。特派员公孙遂指导不利,诛杀!荀彘作战争功,妒忌,弃市;杨仆在路线斗争中未能协商共同作战,导致士兵死亡较多,死罪可免,剥夺财产成为平民。

二、隋炀帝三驾辽东(第二次朝鲜战争)

公元611年(大业七年),隋炀帝以“高丽本为箕子(商纣王叔父)所封之地,今又不遵臣礼”为由,动员全国现役、预备役士兵,不论远近均于次年正月会集于涿郡(在今北京城西南)。此后,各地百姓纷纷有组织或自发地聚集到幽燕地区,驿路山冈之上,遍行装甲武士。可见这次远征高丽是深得人民支持的。他本身也是深受人民拥戴的。遗憾的是这次征伐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

公元613年(大业九年),隋炀帝不甘心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从洛阳出发,再次御驾亲征高丽。隋军兵强马壮,计划周密,准备充分。但由于后院起火,杨玄感起兵反隋,威胁了隋王朝的腹地,炀帝被迫撤军,导致第二次攻高丽的失败。

公元614年(大业十年),隋炀帝不顾国内危机四伏,再次亲征高丽。沿途已有大批士卒逃亡。但此次隋军获得胜利,在平壤附近,隋朝的水军打败了高丽军队。高丽王高元大为恐惧,谴使请降。炀帝见国内农民起义烽烟四起,无心再战。班师回朝。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义、叛乱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手下李渊的军队后来平定叛乱看出。

三、三杨开泰和朝鲜战争(第三次朝鲜战争)

建国后,美帝入侵朝鲜,将战火烧向鸭绿江,我军元帅彭德怀奉命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向美国联合部队开战,一边取得了四个战役的胜利,打到了南越汉城。第五个战役重歼联合国军,但我方人员严重减员,毛主席和周恩来从国内派出大军支援,号称“三杨天泰”的杨德志、杨成武率军东行。

1、1951年,杨德志首先率领十九兵团三个军出发,率部参加第五次战役和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夏起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参与指挥上甘岭战役。 取得了北线歼敌胜利,歼敌1万余人;

1980年3月2日,中共中央决定:邓小平不再兼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党委第一书记,由杨得志接任;杨得志同时担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常委兼副秘书长、军委办公会议成员,参与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杨得志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第九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著有回忆录《横戈马上》、《为了和平》。

2、 杨成武率二十兵团两个军重创美军坦克部队,歼敌7600余人。率部参加了朝鲜东线的夏、秋季防御战役,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一级战斗英雄功勋荣誉章。1952年后,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兼华北军区党委书记,副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员。

军副总参谋长,第一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代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参与组织指挥了1958年炮击金门,1959年西藏平叛作战,1960至1961年中缅堪境警卫作战,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和60年代中期开始的抗美援越。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3年6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文研究委员会主任。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勋章。是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著有《杨成武回忆录》、《杨成武军事文选》等。

1953年04月,杨勇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杨成武将军因病回国休养,杨勇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志愿军第三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志愿军司令员职务。在金城反击战中,给予美国侵略军以沉重打击。杨勇在朝期间,忠实地履行了国际主义义务,受到金日成和朝鲜人民的赞扬,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8年10月,回国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司令员。

1959年10月,任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

山西省杨氏文化促进会,杨安生二0一一年九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