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载:杨秀清(约1820-1856),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广西桂平人,烧炭工出身。1844年(道光24年)遇冯云山,参加拜上帝会。冯云山被捕后,他假托天父附体,取得“代天父立言”的特权,稳住会众。1851年1月参加领导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任左辅正军师,领中军主将。12月在永安(今广西蒙山)封为东王、九千岁,主朝政。次年太平天国进入湖南,他和肖朝贵署名发布《奉天讨胡檄》。冯云山、肖朝贵先后牺牲,由他协助洪秀全统率全军攻取汉阳、汉口,1853年初攻克武昌,东下占领南京,建都天京(今南京市)后,派太平军西征和北伐。并以其名义函告英国公使文翰,宣布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因居功自傲,独揽大权,挟制天王,压制同僚,甚至借故杖责天王,并逼天王封他为万岁,引起领导集团的内部分裂。1856年(咸丰六年)9月被韦昌辉所杀。

《辞海》载杨秀清约生于公元1820年,显然不是来自族谱,而是一种估计待查,于是有人说杨秀清是广东梅州人,原名嗣龙。这对《辞海》说杨秀清是广西桂平人的否定。笔者在参写《中华杨姓通谱》时,曾查阅过杨姓桂平谱和梅州谱,均无秀清和嗣龙的名字,只在近年的梅州谱序中提到一句杨秀清是梅州人。问题是,一个地处广东北角的梅州人,年纪轻轻的怎么跑到千里之外的广西桂平山区去当了煤炭工?这个嗣龙有何才学,竟可以指挥太平军大败清军?清军将领说杨秀清的战术“朝野罕有”,认为他“审时度势”,避实就虚,毫无拘执,捷若转圜。说他“别有诡道”,“专寻花样于小说中”,采裨官野史宫情,效而行之......取裁《三国演义》、《水浒传》为尤多”。这样有才学的人,不是一个普通的年轻烧炭工所匹配的。1851年太平天国成立时,洪秀全封了五王:东王杨秀清为九千岁,西王肖朝贵(广西武宣人)为八千岁,南王冯云山(广东花县人,塾师,与洪秀全同乡,同创拜上帝会)为七千岁,北王韦昌辉(广西桂平人,壮族,地主出身,对杨秀清素怀不满)为六千岁,翼王石达开(广西贵县客家人,地主出身)为五千岁,杨秀清居五王之首。当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建立前回广东花县时,冯云山被捕,被杨秀清设法救出。为了稳住会众,肖朝贵冒称天兄耶稣附体,而杨秀清竟冒称天父附体,天父天兄辈份不同,如果杨秀清不比肖朝贵年长,自称天父,焉能服众。以此推测,杨秀清在太平天国领导层中,年龄最大,谋略最多,杨秀清不是一个烧炭工,也不是桂平或梅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