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农生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基地在红花岗区深溪镇是出了名的,这里出产的蔬菜不但供应遵义本地多家超市,还远销贵阳重庆等地。创办人杨高伦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和蔬菜种植专家,他的蔬菜种植长期解决30人就业,在他的带动下,周边村民纷纷干起了蔬菜瓜果种植,收入逐年增加。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这位农村致富好手却是一名残疾人。

1986年,20岁的杨高伦因一场意外失去了右手,成了4级肢体伤残的残疾人。为谋生,他先后到了福建、厦门、东莞、云南等地打工。在云南,他发现那里的农业发展迅猛,想起自己的家乡也有类似的种植条件,于是萌生了投身做农业的念头,他开始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农业种植知识。在向当地农户学习的过程中,他非常看好蔬菜瓜果生产的广阔前景。2004年,在积累了一定的启动资金和农业生产经验后,杨高伦毅然回到家乡,开始筹备自己的蔬菜种植事业。这时的杨高伦掌握了过硬的种植技术,不过却对当地蔬菜销售网络一无所知。为打通销售渠道,杨高伦又辗转到安顺、瓮安、遵义等周边县市的蔬菜种植园去。2009年,掌握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的他终于建成了自己的蔬菜瓜果园,开始种植辣椒、白菜、秋茄、莲藕以及葡萄等反季节果蔬。经两年的发展,到2011年,他的果蔬种植面积已扩大到300多亩,其中60多亩进行叶菜轮换种植,如大头菜、白菜、莴苣、生菜等进行循环种植,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供应。

杨高伦说:“我从来就没有因为身体上的残疾而放弃努力,只要肯为梦想去打拼,总会有成功的一天。”现在,杨高伦的果蔬种植基地年产值可实现80余万元,长期解决近30人的就业难题。在他的示范下,当地不少村民也开始效仿蔬菜瓜果规模生产,收入不断增加。

随着种植技术的提高和种植规模的扩大,杨高伦开始向村民免费传授种植知识,甚至向困难种植户和残疾人家庭免费提供果蔬种苗。他说,有多大的能力就应该做多大的事,自己现在在蔬菜种植上有一定的经验,就应该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如果有机会,还想把事业做得更好更大,以便帮助更多的人。

2013年,随着位于深溪镇高坊村的红花岗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打造,杨高伦意识到自己的机遇来了。他向记者谈起了自己的愿望——将蔬菜种植基地全部搬进红花岗区农业科技示范园。

杨高伦这样规划自己的种植事业:在示范园里,除了有传统的蔬菜大棚和露地应季蔬菜种植外,还有景观式有机果园、有仓储冷藏设施、有有机食品循环发展养殖配套设施……这将是一个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种植示范基地,集示范种植、休闲观光、旅游、生活体验为一体。据估算,杨高伦的新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产新鲜蔬菜1000吨,各类包装材料20吨,生猪1800头,长毛兔3500只,可实现正常年份600万—800万销售额。此外,该项目还可带动当地残疾人和农户家庭300户,仅蔬菜加工就可长期解决120名残疾人就业难题。(记者李勋 潘树涛 郑江南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