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信丰,我们这支杨氏宗亲去了那里?
杨在伦09/08/31
本人原籍重庆市北碚区,现居成都,祖籍是江西省信丰县。根据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家谱记载:
我们这支杨氏一世祖杨禄生,豫章郡(现南昌市)人氏;二世祖杨良位,江西赣州府信丰县人氏;三世祖杨大奇,字茂崇,原籍信丰县内江堡龙泉乡景十里地名矮寨子人氏,后更籍小江堡茶园围。雍正五年(1727年),大齐公偕母入川,落籍重庆悠远场(现重庆市北碚区)。谱中载有当年大齐公与江西老家亲友的两封来往书信,信中描述了参与庚午(乾隆十五年即1750年)江西老家,信丰杨氏首修家谱的情况,并为之出资。但北碚杨氏后来没有此谱流传,是没有收到或是遗失毁坏,又是什麽原因与江西老家联系中断,谱无记载。
我在江西信丰寻踪的过程中,曾得到信丰宗亲杨品优先生的大力帮助,根据他提供的资料,江西信丰杨氏第一次修谱是从壬戌年(即乾隆7年,1742年)开始,到庚午年(即乾隆15年,1750年)完成,这正与我们《宏农堂谱》家书中记载的“庚午年(1750年)会同合族修立家谱数本”完全吻合。这说明我们这支杨氏的确来自江西省信丰县,并参与了江西信丰杨氏第一次修谱。由于北碚杨氏未得此谱流传,并与江西老家联系中断。因此,嘉庆壬戌(即嘉庆7年,1802年)信丰杨氏第二次修谱,我们重庆北碚杨氏族谱就无记载了。
本人根据光绪二十七年北碚杨氏的首修家谱中记载的两封来往书信所提到的人物分析推断,在江西信丰老家,当年应还有我们这支杨氏的宗亲:
一世祖杨禄生还有一个兄弟杨禄英,杨禄英膝下至少有五子(名字不详);
二世祖杨良位还有两个兄弟,信中曰:有容公、天春公;
三世祖杨大奇还有七个堂弟曰:奇秀公、自贤公圣观公 六交公 闰龙公、圣拔公、
(入川始祖)亲贤公。其中圣拔公为书信者,亲贤公为入川送信者。
信中另有两人:惟先公、金辉公辈分不详。
根据以上的推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繁衍,在江西信丰老家,我们这支杨氏应还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延续。为此,本人按信中内容所涉及的有关地区和可能涉及的地区的许多网站进行了艰苦的寻踪。
我曾在江西赣南、信丰、定南(与小江茶园围相邻的县)等地网上寻宗近一年,也曾得到过不少杨姓同宗和一些外姓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但因小江堡茶园围现已无杨姓居住,在信丰县至今尚未找到我们这支杨氏的踪迹。
又因谱中提到三世祖杨大奇入川时,曾途经湖南衡阳逗留。同时据族人传言:解放初期我杨氏族人杨志金(又名杨超)在湘西剿匪时,曾有幸与我们这支字辈相同的族人相遇(未记录下是湘西什麽地方),并有过深入交谈,可能与我们是同属一脉杨氏子孙。但因当时战事繁忙,后来部队又开赴朝鲜战场,以至联系中断,由此猜想我们这支杨氏是否早已从江西信丰小江堡迁徙到了湘西什麽地方。由于历史原因未能及时联系,时过境迁,我杨氏族人杨志金已去逝,更无法了解详情,也不知此传言的真伪。所以本人又曾在湖南湘西论坛多次发贴寻宗,但仍无结果。
在四川有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说法,四川人又多以来自湖北麻城县孝感乡流传最广,湖北麻城县孝感乡便成了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中转地。我们猜想这支杨氏是否在江西填湖广的浪潮中迁徙到了湖北湖北麻城孝感,是滞留在湖北麻城孝感,或是又经湖北麻城孝感迁徙四川了。我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得知当年的孝感乡原属麻城县,明成化八年(1472年)并入仙居乡。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朝廷批准正式建县,以麻城县太平、仙居二乡二十里甲,黄陂县滠源乡八里甲,黄冈上中和乡十二里甲为新建县属地,定名为新安县,嗣后改名为黄安县(今红安县)。因此,本人又在湖北麻城、红安和四川等地论坛发贴寻宗。但至今仍未寻觅到我们这支杨氏亲友的踪迹,不知这支杨氏的亲友到底去了那里,在我们家族中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我们的字派是:禄位大贤士朝中秉国成志在安世远文献自天申
家谱中注名以上字泒二十字,系接家乡来信后,因禄位大三字续编。不知这一字派是否与江西老家杨氏家族相同。同时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北碚杨氏首修谱中记载了我族祖先有二次检金葬的习俗,不知我们是否可能属客家人。
2005年12月,我们终于完成了百年来许多老前辈想完成而未能完成的二修重庆北碚杨氏族谱,但没有联系上江西老家的杨氏宗亲使我们感到十分遗憾。为此,本人再次在此寻宗,并寻求各位宗亲的帮助。若有我族杨氏亲友见此贴,请速与我联系。
联系电话:028-84784465Email:yzl823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