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3日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宗亲:
大家上午好!
本人早有夙愿,志于家谱续修,历来孤军奋战,自谋自断,现有集体领导,不敢妄行,冀享群策群力。现有幸和诸多热心人士一起,研讨家谱的续修,甚是欣慰。因为这是一个献计献策的群英会,能使续修继续下去的大会,是一个正轨提速的大会,是开得越早越好、非开不可的大会。不妨在此老调重弹,商讨几项具体工作。(介绍讨论提纲)。
一、关于续修的工作班子。荆州筹备会和杨厂动员会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激发了大家的续修热情,坚定了我们的续修信心。我们筹备小组不愧是一个得力的组织,但必须趁热打铁,付诸行动。要想正规提速就必须有一个常设的工作班子。就如先有导演,再有演员一样,先聘主编,再建班子。所以,我们现在必须建立“杨氏四修族谱编辑小组”。核定常务工作人员、兼职工作人员和突击工作人员。并立即进入角色,设计方案,搭建框架,采集信息,收集整理,编辑入档。如果没有常设机构和常务工作人员那就不便行动,更谈不上提速。权力机构固然重要,但工作班子不能没有。去年我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也都固定有三个常务工作人员。现在至少要有一个常务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和编辑工作,登记工作是重中之重,更应加强,起码要增加一至二人。其它工作也应明确分工。如全面工作,片或房系责任人及联系工作、协调工作、资料整理、财务出纳等。
关于主编的人选。主编必须是公认的热心人士,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我是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勉为其难,自冒的齐天大圣。况且由于长期的电脑工作,视力急剧下降,以致视物不清,难以胜任如此海量的电脑工作。因此,我在去年就提出了“诚聘主编一人”的倡议。就是这个苦衷。诚望大家体谅照顾,物色人选,及早定夺。
关于组织的活动。我认为不活动不成其为组织,太频繁又不现实。每年正月间和清明节前后是访亲祭祖的可选契机,定一次还是两次,新谱发放可定大会一次,起码领导会应有个法定届次。
二、关于续修的方案。方案即规划。没有规划,便是盲目行动,那只能是事倍功半,或是背道而驰。譬如,我去年的再版工作,就是没有一个共识,只得设计再版了四种不同的重复版本,如果只定为一种版本,那就只须四分之一的工程。如不再版二修谱,那又可减少将近一半的工程(全套1532页,二修谱有603页)。现在须要议定的是:一是家谱结构与版本设计,二是续修步骤与时间安排。
家谱的结构:怎样分册。我暂时设计的是按原谱、新谱分册。原谱中尾续世次,基本情况不完整的是在原谱中补充,还是在新谱中重续,或是两者皆要。新谱是以族谱形式整合一册,还是以支谱形式分为数册。设不设世系图。世系图即嗣续系图,是不标配偶的直上而下的一代一代的延续图,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简单的家谱,就只有世系图。也有的家谱没有世系图,只有世次表。集不集录传记,设不设名人录,或是两者皆设。
家谱的版本:只设计一种版本,还是根据需要设计出几种不同的版本。是横排还是竖排。要不要表格框架。如有要求加登记相片的可不可以接受。
时间安排:现代社会远比古代社会变化快,变化大,时间越长,信息差距越大,可信度越低,成本也只会拉大。我们应该有个大致框架,只要有了整体规划,才会有具体措施。至于时间安排,要据投入的人力、展开的幅面而定。规划分两年左右和三年左右,下面是两年左右的安排:1、宣传发动,3个月左右;2、登记摸底,9个月左右;3、复查核对,3个月左右;4、资料整理,4个月左右;5、编辑排印,3个月左右。如只靠一两人工作,那就不是一两年的事了。
三、关于登记工作。登记即信息采集,它的难度极大,从查访工作、思想工作到登记工作,所面临的是社会各阶层的不同人士,涵盖了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民情风俗各种文化。没有一定的公关能力和一定的工作时间是完成不了的,或是不能保质保量的。而它的速度直接关系到续修的进程,所以我们必须增加人力,优化登记方法。关于这方面我从倡议到前几次会议都作了强调。今天要说明的就是这几种登记方法各有利弊,应综合利用。分房系登记,网络通讯登记,入户登记都必须统率在分片登记之中,也就是说片登记员在统一要求下可采取各种登记方法。即使只安排一个登记员,分片进行也会省工省时些,也有利于防漏防掉。今天要讨论决定的是:1、分不分片,分哪几个片。2、增不增加登记员。3、审核登记要求,制订登记样本(在座各位的各自房系)。4、登记员负不负责宣传收取赞助费和新谱的预订。关于这,曾有过两种意见:一是为了避免收费嫌疑,便于登记工作顺利进行,登记员只登记,不谈钱的事,可由大会或其它形式募捐来解决续修经费;二是登记员同时负责宣传收录赞助费。二人小组时,就是这样做的。我认为大会募捐和登记员宣传收录都是可行途径。
四、关于资金的开发。方案也好,速度也好,有钱才好。所以筹集资金成了运作的关键。到今天为止,曾有三人作过承诺。一是我自己,曾向我三个子女作过承诺:不向他们伸手,因为他们已经付出不少,也不向自己荷包伸手,因为自己荷包本来就是布挨布,决心凭我有生余年,背着干粮饭米去访,不信还有办不成的事。二是二人小组时,宜胜向我承诺过,不但他本人的工资不要我承担,还能保证所有办公费用。三是志坤叔鼓励我们放开手脚干,经费他筹办。我不是不相信自己,也不是不相信大家,我总觉得人多力量大,我也只会傍铁门槛狠,面向在座各位喊,但也并非挖着金伢子要娘,我也曾提出了一个保守方案,一个积极方案。保守方案是:先筹资金再动工,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资金来源,不外就是拉赞助、订新谱。积极方案是:不是坐等资金筹齐之后再动工,而是边动工边筹资,就是说该怎么做的先做起来再说,不是资金安排工作,而是工作开发资金。初期不足资金由筹备小组成员预先垫支或赞助,年终结算资金缺口和风险由筹备小组成员共同承担。垫支的金额,小组有钱可还,没钱还,可转为赞助,赞助的不能转为垫支。垫支没转为赞助的,结算时平均负担。均摊资金可视为赞助。什么叫垫支,这里试举一例,非义务的常务工作人员的工资,不能按月发放的视为垫支。一切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出钱、出物、出力”是可选项,不一定要求全选,是可选可不选的项目,但“结算时平均负担”是筹备小组成员必选项目。这样承担风险的人越多,责任心越强,有利于续修的提速,有利于开发赞助,有利于财务的监管。这也是体现筹备小组作用的重要标志,否则,筹备小组也好,领导小组也好,都形同虚设,就不如按保守方案进行,那就无须讨论垫支问题了。志坤叔履履催我放开手脚,大胆请人,我并不是不相信坤叔的能力,主要原因是义务常务工作人员难找,不比是突击性的、一天两天的工作。二是因为我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人,如果真有这样的承诺,我又何愁天地不宽。
五、关于开支项目的核定。一项工程的启动,配套设施必须同时上马。万事开头难,动工要花一半。凭我们现有的赞助费,根本就无法全面展开。必须开发义务提供,承认个人垫支。现须核定如下两项:一是必须的开支项目;二是必须开支项目中的义务提供项目、赞助提供项目、个人垫支项目、公费开支项目。无论是义务提供还是公费开支,必须大家认可通过。我认为必须的开支项目:一是办公费用,二是必须的常务工作人员的工资。
关于公用经费的开支项目,要本着因陋就简、勤俭节约的原则,大力提倡义务服务,广泛组织志愿者。在这个前提下,核定非义务常务工作人员的人数和工资标准。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宜胜弟,他是我物色第一个常务工作人员,他水平不高,能力很强。就拿他绷沙发来说,别人能挣两万,他就能挣三万,甚至翻倍,历年如此。他吃苦精神可佳,一辆自行车,起早摸黑,风里雨里,无论面对热情、还是鄙视,他都同样耐心开展工作。他勤俭节约、工作认真,二人小组时,哪怕是开支一包快餐,一瓶白水,都能履行审批手续,工作上更是不怕反复,认真登记。他的工作成绩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各位的聚会,有他一份伯乐之功;各位热心人士的慷慨解囊,有他一份公关之力。荆州认亲,车票一张,安乡访亲,自行车一辆。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有家庭负担的老人,独子(曾在乡政府工作)夭折,一个十来岁的孙子全靠他来抚养。所以,他不能作为义务工作人员,也不能划为半义务工作人员。应核定一个特殊的别人不应攀比的工资标准,现请大家决定。
我个人也向大家表个态,积极方案是我提倡的,不能出尔反尔,出钱,那是必选项目;“做先生也要带支笔”,出设备,天经地义;续修是我发起的,出力,天经地义。只不过违背了我“不向自己荷包伸手”的原则,但也能保证做尽量努力。
去年的再版工作,是对原谱的抢救性工作,是摸索、探讨性的工作,是续修必须的前期工作。走了一些弯路,重复了一些版本,也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每种版本只有再版出来,才有可见的效果。所有工作,都是在三亚进行的,所有办公设施及办公费用都是我三个子女的公司提供的,所耗经费我没计算,因为过细算来,不下十万(房租每月2200计2万多,办公设施及办公经费1万多,再加3人的工资)。孩子们的投资作为赞助,我和杏云的工资乐尽义务。所聘员工甘燕梅的工资2万,是我和宜胜两人从这边聘雇过去的,非义务人员,是已反复承诺过的,应由小组给付。
杨宜松
2012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