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九楼墓碑文

盖闻木有本水有源源远斯流长本深斯叶茂比振本追远之训古人所为谆谆祖世居郯邑初不知始于何年自堂伯父自南公乾隆二年乙卯掘地得碑乃知我始祖清溪杨大公祖母窦太君自宋时卜葬寨子村至元大德二年(戊戌)始立碑记但碣断碑残难示久远夫自有宋以迄今数百余年子孙蕃衍支分派别或因家计而流徙他所或因干戈而窜处遐方茍不重立石不重昭示来兹诚恐渐流渐远莫识本源之所在也猥以资用空乏故常有志而未逮今已年踰八旬矣不忍使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也用是约会合族共勷盛举俾后起者咸知夫水木之有本源以各致其孝思也云尔谨疏

南 朱 蒙 柳 沟 寨 子

黄 英 里 芳 山 毛 子

十 字 路 贺 城 官 路

红 家 湖 东 圈 子 七 沟

南 古 庄 闵 家 庄 踅 疃

共三十七庄

杨 九 楼 曹 家 村 官 庄

玉 阑 墩 西 柳 庄 集 东

记载散居庄村 于 家 店 沈 家 疃 傅 庄

前 东 庄 朱杨沙埠 沙 埠

芝 麻 墩 南杨家湖 后 里

大 一 山 北杨家湖 城 后

泉 源 头 海东当路

石 桥 头 闵家官庄

大清乾隆四十五年岁次戊戌孟春榖旦合族重立古郯杨济堂敬书。纠首杨善长

光绪十三年丁亥之岁闰四月榖旦重立碑

兰邑族孙杨干一代宽撰文首事人杨善长之孙济堂之侄 讳宽

海东当楼 十字路 朱杨沙埠 恒惠

南杨家湖 泉理头 曾家庄 集 东 恒春

北杨家湖 东寨子 泉源头 七 沟 春藻

杨家官庄 玉兰墩 井家店 官 路 守叶

朱杨沙埠 姚家后 于家店 贺 城 继叶

闵家官庄 沙岭子 西柳庄 柳 沟

欢墩埠 太一山 王 庄 薛 疃

刘家疃 他家林 官 庄

山西头 门里河 夏 庄

杨九楼 前东庄 上 庄

杨家村 桃 园 沙 埠

东圈子 芳 山 城后杨九楼

石家村 黄 英

南古庄 岳 庄

沈家疃 寨 子

毛 子 共四十九庄

杨九楼清溪公墓碑跋后

楼氏系出唐叔虞。朢属弘农郡。其子孙盖已徧布中原。其散处琅琊东海者。殆不下数百村。其合为一派而认为同祖者。郯之东北乡。苍山西南面。有杨九楼村墓碑。载有四十八庄名目。老幼闻之而未知其详。壬申岁。海州族杨斈瀚、通知叙谱。征求遗文。由是柳沟杨永成、寄来四十八庄名目。未有碑文。继而贺城杨子玲寄来碑文。只列卅七庄。又访问九楼人。寄居沙墩杨文胜者。始知墓在寨子西偏。距九楼村约里许。距苍山约六里许。参亘诸说碑文。始知九楼杨自南。于乾隆二年乙卯。掘出元朝大德二年戊戌断碑。剩有宋代清溪杨大公窦太君字迹。于是九楼杨济堂。善长等。奉为始祖。乃通知卅七庄杨氏公祖之。墓傍地有被寨子村人侵占者。亦争而让出。界定四十亩。永为祭田。迟至乾隆四十五年戊戌。济堂善长等。虑断碑难示久远。于是合族重为立碑。刻列卅七庄名目。又将断碑掩埋。今未知落在何处。及光绪十三年丁亥岁闰四月。杨善长之孙济堂之侄。名宽者。又与恒惠。恒春、春藻、守叶、继叶等。重为立碑。又刻列四十八庄名目。此清溪公墓碑之实在来历也。委因贺城杨子玲来言。杨氏墓田争之诚是。认祖则非。志闻而讶之。既而思之。又重思之。窃诮争田认祖。本一串事。争田须认祖。认祖乃争田。几无轩轾之可分。姑而认祖论之。清溪公后。不是九楼与四十八庄之嫡派正祖。亦可视为彷支远祖。年节享祀。礼亦宜之。越自乾隆二年乙卯。上溯元之大德二年戊戌。有四百九十七年。以卅年一世计之。在十六七世之间。后世名公乙族。通此世纪者多矣。清溪公固不知其何许人也。亦未详其何年生卒。考苍山左右。久为金元所据。清溪公必以宋世逸民自处。后人追成其志。仍系之宋耳。且其碑埋止五百年。又复掘出。济堂等。 以重续香烟。其德泽深厚。概可想见。而济堂等。亦可为杨氏之孝子慈孙矣。礼云。有其举之。莫感废也。吾族人但当恪守此训而已。

旨天运癸酉。即民国廿二年正月四日。蒋家庄海田公八世孙凤廷谨跋。现年七十四岁。

杨氏迁居记略

杨氏自弘农华阴。迁居琅琊东海各处。迄今不下数百村。口碑相傅。或云白喜鹊窠来。或云自当潞来。最后又云自杨九楼来。其实皆一派也。考明代洪武永乐迁民。俱调至山西洪同县喜鹊窠发遣。其往沂州海州滨海各处地。则由水道。至当潞登岸。当时有停居当潞者。有徙居杨九楼者。有先居当潞而后徙杨九楼。有先居当潞杨九楼。而后散为卅七庄四十八庄。至今盖有六七十庄。总之皆喜鹊窠来也。查武略将军玉公。于洪武年镇守海州。杨氏附尾而至者为伙。盖类聚群分使然耳。现海州大宗。已至二十世。其散居沂郯各处者。亦当有廿世上下。若有老谱叙至廿二三世一上。乃与清溪公大德二年碑相接。否则终而难定。存而不论可也。沂州廉吉典总理。洪同县杨方舟。有喜鹊窠诗集一卷。皆当今名公巨子。游宦至此。感其先祖迁居之所作也。想传当时民不乐迁。适有红头苍蝇噬人则病。重者毙。乃惧而徙去。诮之洪军赶散。亦异事也。并附志之。

旨天运癸酉岁。即民国廿二年三月廿日杨凤廷记。现年七十四岁。

杨氏族谱序

谱系兴于汉而盛于唐。当时修理谱牒。设有专官。故京兆韦氏谱。见隋书经籍志。东莱吕氏谱。见唐书艺文志。类皆宗尚门第。注重宗法。所以昭示来兹者。至深且远。厥后官不为修。而谱学遂微。至宋欧阳氏苏氏。遂各修其谱。叙其所知。厥其所不知。分别大宗小宗。以统宗而纪族。由是谱法乃须行于世。一弘农杨氏为华北望族。人文蔚起。为杨恽之文。杨万里之诗。杨震之道德。杨业之武功。杨时之理学。无不彪炳一时。而明之杨溥杨荣杨士奇。在英宗时。同秉大政。号称三杨。治绩之隆。媲美姚宋。而其后杨淑山先生。疏劾严嵩十罪五奸。义声动天地。正气满山河。迄今诵其疏者。犹啧啧仰慕不止。于戏杨氏人才之兴。可谓盛矣。一沂海杨氏一支。原属弘农嫡系。明代洪武迁民。调集山西洪洞县喜鹊窝镇。由水路发遣海东当潞镇登岸。或居海州。或居苍山前杨九楼。或徙沙城南古庄。余粮墩。及柳沟。杨家屯等村。壮烈帝时。杨海田

先生又由柳沟分支。徙居蒋家庄。由明末至今。已十二世。宗支蕃衍。业成巨族。谱牒之修。固不容缓。柳沟素有旧谱。于康熙四十年。举人杨植先生续修。发捻之乱。焚于兵火。杨明经紫宸先生。恐谱牒之终失也。爰访问父老。摭拾旧闻。于大清光绪戊子。纠合族人。创修草谱。壬寅又书谱碑。余见其推广脉络。详叙昭穆。纤悉毕举。幽显靡遗。其可以明宗法。垂奕禩矣。壬申岁。适有海州一族。邀请续谱。乃同柳沟。贺城。杨家屯。杨九楼。南古庄、余粮墩等处。各修支谱。与海州宗谱。联为一气。遂成巨帙。泃盛举也。紫宸先生以族谱既成。走书三十里外。征序于余。余与紫宸先生为通家子。未敢以不文辞。且与其族人介臣。淑震。子龄。聚处最久。聆其言论学术。淹情贯串。知杨氏一族之英才。固犹方兴未艾。并庆其统宗纪族之伟绩。有志者事竟成也。乃序而归之。

旨天运癸酉岁五月十三日前署蒙阴濮县知事 古郯张逢源敬撰。

附录祖茔谱碑文

公行一。讳失纪。妣氏亦缺考。世传公祖居马陵山右柳沟村。中迁七岌山右华家桥。后迁于金鸡岭之左。双石峰下。卜筑而定居焉。因蒋氏先来居此。故今仍呼为蒋家庄。公生于康熙初年。至乾隆年间。以高寿卒。长子旺。中子升。三子玘。升之孙路福。因亲故徙居萨家庄。户丁较稀。长支三支。则子姓众多。迨今已奄有九世。族人虑其久易失次也。嘱廷叙宗谱家藏之。又以杨氏之兴。断自公始。其墓不可以弗志。爰于墓前建碑。碑侧碑阴。更按谱详列世次。庶我宗支派秩然。公之德泽。亦傅世无穷也夫。

六世孙廪生凤廷 志

七世孙邑庠生淑震书

光绪二十八年岁次壬寅仲冬之月上浣 榖旦

祖来甫公传

公讳如。字来甫。得一公之长子。得一公兄弟四人。分产不过三十亩。来甫公又兄弟四人。三十亩只可为得一公养产。公与弟安、瑞商议曰。亲老矣。四弟会幼。可与父同居。吾等强壮。自食其力可也。遂出而各立门户。分营生理。以后安叔祖。有田数十余亩。瑞叔祖有田百六十余亩。姑置弗论。公自拆居后。偕德配赵太君。夙兴夜寐。内外协力。家计渐臻不匮。以后长子文学。次子文秀。三子文奎。四子文美。自幼学为农辅助之。遂有田一顷七八十亩。女六人。以次出适大姓。妆送裕如也。谚云好男不种堂前地。诚哉是言乎。赵太

君卒于咸丰三年。享年六十一岁。家规严明。子女惮之。公性豁大。强力胜酒。数斗不醉。大塘修庙竣工。奉羊一支。与善士饮酒落成之。亦足见仗义输财之一端矣。公目不识丁。每责令长孙凤武。次孙凤阁。出就外传。及同治五年丙寅。廷甫七岁。亦劝令入学。至九年庚午。公七十七岁。竟于十月六日寿终焉。至光绪乙亥。廷始获掇沣芹。而公已没世五岁矣。于戏恨公不及见之。稍慰其谆谆劝学之心也。廷今七十三岁。依然故我。老大无成。追忆十余岁时。每晡放学归来。见公坐门首。以盘石为棹。以鱼肉或蔬菜为肴。独酌酒而饮之。旁若无人。脱略形迹。其豪爽坦率有如此者。今撮志事实。犹可想见其为人云。孙凤廷识

始迁祖讳失纪。徳配亦无考。世传祖居沂州艾南乡柳沟村。初迁郯城东北七岌山右华家桥。再迁马陵山西金鸡岭东石盘下蒋家庄。庄北半里。沟北有老茔。其第一墓。杨氏之始迁祖也。派分三支。一支居黄家岭。一支居前留村。我支第一世。为川图公焉。详见谱序幕考图说。

川图公考略弁言

公名字号无考。亦未详徳配何氏。光绪初年。族长等命廷追叙宗谱。乃禀叩地祗夫子。乩笔大书川图二字示之。质诸族人。咸谓与口传者相合。谱首遂定公讳川图云。考公墓在黄家岭北。沟湾过峡之南端。至今十有一世。坟茔团聚。尊无二上。传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其然岂其然乎。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于墓前建立谱碑额题始祖二字。由今考之。杨氏发祥自公始。其由柳沟暂居华家桥。由华家桥迁居蒋家庄。则自庄后北沟子北崖迤北。有墓出首在西北隅者始也。奚以证其然也。族人口碑相传谓此乃杨氏祖茔。派分三支。一支居蒋家庄。一支居黄家岭。一支居前留。前留一支。乾隆年间绝嗣。遗产若干。族人无过问者。遂被异姓占去。黄家岭一支。三世有美秀。美耀等。其一世二世之墓。附于西北隅墓之下侧。至美秀之曾孙路生。始以婿福元为嗣。美耀之孙没名。始以婿进山为嗣。进山子名希文者。乃伊支八世孙年节香火。阁族每命其奉祀。其实西北隅之第一墓。我蒋家庄一支。亦当奉祀。且考我支三世。有三叔高祖美宰公。其长子天贵。原葬此茔之次。其孙玉来玉成乃启柩葬于蒋家庄之东南岭。圹内灯罐。水满藻生。人咸诧为地气。以故玉来次子早山。又附葬于此。迤西一小坟。相传乃天胜子清明公之女殇也。现有获茔地三四分许。仍归我支八世孙丙震管理。由是观之。益知该茔祖墓。不专属黄家岭一支矣。不祀忽诸。情亦未安。总而言之。北沟子老茔第一墓。始迁者也。当奉为始祖。礼所谓别子为祖也。黄家岭后老茔第一墓。继别为宗者也。当标为我支一世祖。于戏。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自川图公一世考之。奄有十有一世。自立谱碑后计之。以及三十年矣。适当叙修之期。乃述叙原委。约略志之。冠诸谱首。俾我族人不迷。并永远不忘云。又族人命名。不可复杂。酌定二十字为世次排行。曰:

世、承、美、天、子、玉、凤、震、方、元、克、一、允、斯、大、文、山、树、丕、先。

民国二十一年岁次壬申正月十五日七世孙 凤廷亲笔谨记 时年七十三岁。

谱序 附老茔墓考图说

老茔于光绪壬寅建立谱碑。额题始祖二字。次序公行一。讳失纪。今谱何以有川图公耶。盖自光绪戊子。廷邀集各支长老。创议叙谱。徧访无纪公之名讳者。义不容己。乃诣坛叩禀本处地祗。显出川图二字。族众恍然曰。人乎神乎。人以诚求。神以诚告。此真先得我心者矣。明神岂欺我哉。于是遂标公讳川图焉。一考黄家岭后老茔。在沟湾过峡之南端。群墓攒聚。公墓独高占龙脉。尊无二上。迄今多历年所。其流风遗训。犹有存者。如好人进前。恶人远离等语。年节祷告。阖族皆然。盖自祖上传来也。传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其然岂其然乎。廷窃念之。我支肇兴。断自川图公始。其迁居蒋家庄。则不自公始。庄后有北沟子。沟崖迤北。有老茔一域。墓凡五座。其西北隅首出之一墓。乃杨氏之始迁祖也。族人口碑相传。谓此墓子姓。派分三支。一支祖居蒋家庄。一支分居黄家岭。一支寄居前留。前留一支乾隆年间绝嗣。遗产若干。我支四世四叔曾祖天锡公。欲过问未果。遂被伊庄巽姓占没。黄家岭一支。其一世二世祖。名讳无考。其墓当次于始迁祖之下侧。三世有美秀美耀等。其墓是否在此茔内。则未可知。四世某O美秀之子。因无嗣。招婿某为五世。生六世路成。路成无嗣。招婿济忠。一名福元。为七世。济忠生大汉二汉三汉四汉为八世。六世某O美耀之曾孙。因无嗣招婿肖金为七世。肖金生子希文。一名为雪来。为八世。希文生九世兴立。兴立生可意羊辰二辰四辰等为十世。惟七世有大升者。系美耀公正派玄孙。惜乎今已久没。嗣竟绝矣。现在八九十世数辈。皆五世姑母及七世姑母之遗体。祗可视为外戚。疑难登谱。其四世五世。又失纪莫考。不得不畧之。每逢墓祭。我支犹责令伊辈奉祀。其实该茔第一墓。乃杨氏之始迁祖。我支义当领祀。以下诸墓。伊支之祖。亦我支之伯叔祖。伊支正脉既绝。我支代祀。礼亦宜之。且考我支三世。有三叔高祖美宰公。其长子天贵。原葬此茔之次。其孙玉来玉成乃启柩改葬于蒋家庄之东南岭。圹内灯罐。水满藻生。人咸诧为地气。以故玉来次子早山。又附葬于此。迤西一小坟。相传乃天胜子清明公之女殇也。现有获茔地三四分许。仍归我支八世孙丙震管理。由是观之。益知该茔祖墓。不专属黄家岭一支矣。不祀忽诸。情实未安。总而论之。北沟子老茔第一墓。始迁者也。当奉为始祖。礼所谓别子为祖。黄家岭后老茔第一墓。继别为宗者也。当标为我支一世支祖。于戏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自川图公一世数之。奄有十一世。自立谱碑后计之。已届三十年。适当续修之期。乃述叙原委而志之。冠诸谱首。俾我族人不迷。并永远不忘云。

民国二十一年壬申正月十五日七世孙 凤廷 手记 现年七十三岁

老茔墓图考

一世一墓 二世二墓 三世九墓 四世五墓 五世十三墓 六世九墓 七世二墓

共四十一墓

黄家岭后老茔。外居阔大。内堂偏小。第一世川图公墓。在沟湾过峡之南端。茔内攒聚四十一墓。自川图公墓以下数之。二世一列左右为旺玘祖墓。中空一穴。应为升祖墓。是否葬别处无考。三世第一列。左为长支祖美清美德二墓。右为三支祖美公美侯美宰三墓。第二列左为二支祖美杰墓。右为三支祖美相美卿美然三墓。此世伯叔共九墓。别为上下二列。因地势窄狭使然也。四世兄弟伯叔共二十一人。惟美侯公之子天朋、天友、天锡、天顺四墓为一列。其余十七人。悉改建别茔矣。详见各支祖下五世兄弟。伯叔共三十八人。葬老茔者十三墓。如淮祖春祖安祖瑞祖。清祖渭祖贞祖祥祖各墓。稍有参差。尚不失为一列。而艾祖为春祖之胞弟。反居胞侄六世早立之西贞祖祥祖二墓。该居左而反居右何耶。六世文德公墓。次于瑞祖之前。玉盛公墓。次于贞祖之前。尚为合宜。而五世同祖。又列居其间何耶。若六世玉清公墓。次于伊父淮祖之下侧。殊不为失。而居五世一列之东偏。则失之矣。光绪初年。廷甞为墓图志之。以后五世连祖躐葬三世美杰美相之间。六世文杰公。跨葬一世川图公之西北隅。继配孙氏祔其次。.虽另立山向。须有碑碣志之。方合权宜。若夫五世湖祖。合配张氏。六世文兴之配王氏。文友之配张氏。七世凤高及凤翥。合配陈氏。俱埃葬于东南隅。四世天才之配。O氏舆六世文蔚之配马氏。并祔于西南角。五世才祖。合配赵氏。亦祔葬于茔南之极端。此皆不按列次之墓。不及今志之。后愈难稽矣。九世孙方皋。甞绘有详图。既而失去。爰命再绘。列诸谱首。庶我族人有考云。再查老茔固为吉壤。其葬后不吉。因而迁去者亦有之。五世玉祖之配王氏。葬未三年。家道不宁。乃改迁于东北岭。五世清祖。与配张氏。合葬已久。伊孙凤翥。因家道不昌。亦迁于正西岭。由此观之。地无吉凶。绩德为要。逢时则昌。孝经云。卜其宅兆而安厝之。礼云古者墓而不坟。又云古不修墓。不封不树。盖慎之也。我老茔地势偏小。自三世以下诸墓。俱无神道。子孙几无拜跪之所。若再培土高厚。日久年远连成一大荒冢。不辨某墓某墓。不可不预防也。七世孙凤廷谨再告。

天运岁次壬申正月十九日记

谱序

盖闻家有谱牒。犹国有史县有志也。国而无史。则治乱兴衰事绩莫考。县而无志。则山川人物土宜莫详。况乎家无谱牒。代远年湮。祖宗功德易泯也。子孙昭穆难分也。反不如木有本支。水有源委。网有纲纪。帛有经纶矣。其何以昭兹来许。传世无穷耶。杨氏曩有家谱。后遭损失。相传由海东崖镇当潞庄徙居郯之杨九楼至我。 祖海田公随族叔。 奈公始迁沂州马陵山西柳沟村。既而携子 川图公定居蒋家庄焉。卒后葬于庄北半里小沟北崖。此我庄第一始迁祖也。子姓繁衍。迄今十有二世矣。八世孙凤廷。字紫宸,明理人也。自幼壮志在续谱。访问长老。推求本源。劝导同宗。考查支派。经营数十岁。至壬寅光绪二十八年于川图公墓前竖立谱碑至壬申三十年。期当叙谱。爰招集族人办理之岁余。始观厥成。上详碑所简略。下注三十年。没存旁考同姓远族。内载匹配姓氏及妇女适归门第。条理始终秩然不紊。自此以往。子孙庶不至数典而忘也。兹因谱将告竣。族叔紫宸公命淑震序以志之爰撮巅末。冠诸篇首。俾后之覧者。咸知敦宗睦族之意云尔。

癸酉岁正月元旦九世孙淑震年六十五岁谨序

搞接续宗谱起义

关于光绪初年。依七世祖。凤廷公。开始建立的宗谱。以后有。八世祖。秀华公。参加共同以起搞到公元一九三四年。凤廷公。卒于公元一九三五年乙亥十月初二日,秀华公卒于公元一九四零年庚辰。以后宗谱册落在方林公手里。五零年后。他去济南工作。又传到守礼手中。卒后。克让保管了十五年。在这十五年当中。他始终没有暴露出来。公元一九九一年正月初一日。在一起喝酒。他暴露出来了。我拿着看了一段时间。以后元芳拿去。后传到夏庄八世祖鸿炳公手中。后又归还克让。公元二零零一年我准备搞接续谱。又从克让那里要来。二零零二年。我找各位长老商议。他们都同意。按照老谱接续为好。和八世祖明震公商议过两次。他同意我的意见。所以按照原文抄下来之后才能接续。全部抄完之后。又考虑到已经间断了七十多年。无人操办搞接续。原因就是没有安排好接班人。我经数日反复考虑。怎样搞能使得今后辈辈有人抓这项工作。因此。决定成立续谱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必须得达到五至七人。委员会这个机构。及五至七人。永远保持存在。辈辈有人操办这项工作。

二零零三年。关于建立续谱委员会之事。向八世祖明震公商议。他同意。并且参加共同一起搞。公命玲一定要搞。抓紧搞。

公元二零零三年癸未二月二十日十世孙元玲亲笔谨记 现年六十六岁。

宗谱碑复立

谱碑于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建立。公元一九六六年毛泽东主席发动的红卫兵串联。破四旧。立四新。怕砸坏了。以方友为首的。把谱碑拉到家庙院内。平放在地面几十年。无人过问。想搞接续族谱。必须先把谱碑复立起来。然后再搞族谱接续。找族叔方俊公商议。然后又找八世祖鸿奎公商议谱碑复立之事。他们都同意然后定于闰二月初十日下午复立。招集十七人。庆震、怀震、广震、鸿奎、方俊、元聚、元柴、元玲、守成、克顺、克萍、克睦、克庆、克善、克升、忠一、送一、等共十七人参加。

捐献人员

元玲:菜、饭、草纸等。共花玖拾叁元壹角正。

方俊:白酒六瓶、计贰拾伍元正。

庆震:香烟五盒、买水泥伍元正。

怀震:香烟伍盒

元光:鞭两挂、计壹拾陆元正。

葆栋:糖块。

方聪:糖块、香烟两盒。

贯一:糖块、香烟叁盒。

公元二零零四年甲申闰二月初十日下午立 十世孙元玲手记 现年六十七岁。

叙谱委员会建立

建立委员会为的今后,这项工作辈辈有人抓。委员会成员得达到五至七人。委员会这个机构及五至七人。永远保持存在。现在成员有:庆震、元玲、元素、克萍、送一等五人组成。庆震任主任。元玲任副主任。

今后提拔主任及纳新委员规定

以后原主任因身体不能继续担任下去。由他本人提名通过。不准民主选。一定要提拔长辈担任主任。纳新委员。一定要选拔热爱家谱的。达到初中文化程度的。办事可靠、细致、认真的。说话算数的。有坚定不移的思想。继续搞下去这样的人才。吸收委员会里边来。这样继续搞下去。就是给子孙后代铺上这条路。让他们顺着这条路往前走。

公元二零零五年乙酉腊月元玲现年六十八岁。

七世祖凤廷公规定的二十字为世次排行

请老少爷们。给小孩起大名。一定要按照那二十个字起大名。否则不给上谱。

关于本庄作亲问题

差辈作亲就是混乱家族,也是自己骂自己。建立家谱就是为的世次不乱。今后本庄作亲。绝对不给上谱。按以前的规定。五辈同堂为一附。二十五辈为五附。

公元二零零六年丙戌腊月元玲记。现年六十九岁。

宗谱册保管规定

经委员会研究决定,共印三本,委员会主任一本,负责起名的一本,保管员一本。在保管当中,要做到四防:防火、防盗、防潮湿、防鼠等。谱册不准出借,不准拿出去乱看,必要时,只准在当场看,如有损坏者,由本人负责赔偿。每年春节,向老少爷们读几遍,未读之前先拜跪、洗手,然后打开谱册看。年老不能干时,交给主任在分派,谱册永远归于公。禁止随便添、去、改字,吐唾沫撮谱页。

老茔葬墓规定

经委员会研究决定,蒋家庄杨氏老茔,只准蒋家庄杨氏葬墓,绝对不准外姓葬入茔内。

庆震

元玲

公元二零零七年丁亥十一月元素 共同研究决定

克萍

送一

参加革命记载

方明一九四二年入伍,参加抗美援朝,在这期间当中职务,团长。一九六二年转业佳木斯市铁路局局长。一九六六年,林业部特派支边到云南省丽江市林业局局长至离休。级别十八级干部。

艰苦朴素传佳话 慈善功德耀后人

----方皋公艰苦朴素,乐于助人记事

方皋公生于一九零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光绪二十九年),卒于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他一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经他资助的困难户有上百户。他艰苦朴素,乐于助人的事绩,名扬齐鲁,光耀后人,深受人们称颂。

艰苦朴素

方皋公,抗日战争之前,他就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临沂半工半读学校任校长。后在临沭县干过县委秘书。解放后在济南农学院任总务处处长。他一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他每月领八九十块钢洋,当时两块钢洋就能买一亩地,盖房子那就盖的更多了。但是方皋公不舍得吃喝,不舍得穿衣,他不吸烟,不喝酒。他冬天穿的棉裤、衣服补丁摞补丁,元锐给他买竹椅子他坚决不要,他说“有板凳坐着就行了。”

乐于助人

方皋公每月薪水有八九十块刚洋,但是他还是拉很多的帐。回家时还要卖豇豆、小麦等粮食还账。他娘问他“你一月八九十块刚洋还不够花吗?”方皋公不说钱弄到哪里去了。其实,他自己勤俭节约,把节省出来的钱全部用来救济困难户了。

一九五五年秋成立合作社,得交社金,学如去信济南,向公公要钱。他就给了三十元钱。他来信说家里不需用钱。一九七五年在郯城住院时,临沂一个老头给他的孙子说:“以前方皋给我过钱,去信向他问好。”结果去信泰安,又转到医院里。收到信后给他说:“你以前给他过钱,他来信向你问好的。”方皋公回答说:“他记错了,我没给他过钱。”方皋公始终不存钱,他省下来的钱全部救济了有困难的人。他看见谁困难就给谁一部分钱。方皋公还嘱咐元锐说:“咱领工资不要存银行,咱不缺那两元的利息,好多人吃不上饭,要照顾他们。”

铁面无私

一九五五年。村里成立剧团。方皋公支持一部份钱。一九七二年上半年给村里寄来八百元钱。下半年又寄来伍佰元钱。

方皋公一心为公,铁面无私,在农学院工作时,农学院派车把他送回家。他给元锐说:“派车把我送回家是错误的,咱得交运费。”救护车把他拉到医院里来,住院、治病。他给元锐说:“医药费一切不用公家报销。”解放后他定为十三级干部。后来组织上给他调级他坚决不要,他干到老始终是十三级干部。

方皋公艰苦朴素、乐于助人、铁面无私的精神将彪炳千秋,永垂青史。将激励着我们世世代代勤俭持家、团结互助、拼搏奋进,共建团结、和谐、幸福的新家园。

方皋公经常嘱咐元锐说:“走后门的事千万不要干。”沙墩乡要给元锐的女儿安排工作,元锐坚决不同意,他说让孩子在生产队里劳动。

元锐一九五零年去济南上学,一九五一年入伍,任空军驾驶员、参谋。一九六二年转到地方工作,在港上粮管所工作,后调到泉源任银行主任。他多次要求削工资,始终是十九级干部,长级他不要。听了父亲的话,他始终不存钱,看谁困难就给谁一部分钱,向他借的钱再要还他,他坚决不要,他说:“我比你强,你若有困难,我再给你一部分。”一九七五年前在泉源工作时,有一天去九个人向他借钱,他带的钱不够再向别人借钱给他们。

他的爱人学如给他说过。有人问你借钱。一定要借给他。无多有少。借钱这句话不容易开口啊。

元玲题词

公元二零零九年腊月

存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