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杨氏,源于姬姓.
在早于姬姓以前的杨氏,还有一支叫“女+吉”(音ji) 姓杨氏,史书中没有记载,但出土文物中的记载. 关于“女+吉”(音ji) 姓杨氏源流考,根据现有史书资料和考古成果,作如下描述: “女+吉”(音ji) 姓杨氏源流考 [版主注] “女+吉”(音ji) 是否就是“姬”的误写?
...."“女+吉”(音ji) 姓"是上古黄帝部族联盟"十二姓"之一,周秦后逐渐被"吉姓氏"及"“女+吉”(音ji) 姓分支的一些氏"所取代。现对"“女+吉”(音ji) 姓"的源流作如下之考证:
....一、"“女+吉”(音ji) 姓部族"是上古"黄帝部族联盟"的成员
....《国语·晋语》:"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任、荀、僖、“女+吉”(音ji) 、儇、依'是也。唯玄嚣与夷鼓同为己姓,青阳与苍林同为姬姓,是则十四人为十二姓。"韦昭注:"得姓以德居官,而初赐之姓十四人,而内二人为姬、二人为己,故十二姓。"
....《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
....《青山彭氏敦睦谱·宗系》[2] :"黄帝生二十五子,依序为:娶西陵氏(嫘祖),生昌意、玄嚣、酉、祁、冯夷、滕等六子;娶方雷氏(女节),生龙苗、“女+吉”(音ji) 、荀、任、清、采等六子;娶彤鱼氏,生夷鼓、缙云、乔伯、“女+吉”(音ji) 、僖等五子;娶鬼方氏(嫫母),生苍林、青阳、儇、詹人、依、禺、累祖?白民等八子。一女曰女华。"
....若按上述文献资料记载: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有功德的14个,这14个儿子得到了12个姓,其中的"“女+吉”(音ji) 姓"就是黄帝赐给他一个儿子的姓,黄帝的这个儿子得到了"“女+吉”(音ji) 姓",从而成为上古"“女+吉”(音ji) 姓"族人的始祖。
二、"“女+吉”(音ji) 姓"的分支
....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按《诗经》、《左传》、《史记》、《汉书》、《潜夫论》、《风俗通》、《玉篇》、《广韵》和李学勤《中华姓氏谱》等古今文献记载,随着"“女+吉”(音ji) 姓氏族"的子孙蕃衍,其后裔在"五帝"尧舜和"三代"夏商之时又被赐封或新建了一些以“女+吉”(音ji) 为姓的古方国,从而形成若干"“女+吉”(音ji) 姓"的分支。以"“女+吉”(音ji) "为姓的古方国有:雍国(今陕西凤翔--扶风雍水边)、南燕国(今河南延津东北--汲县西)、鄂国(今河南沁阳,周初迁徙湖北鄂城)、密须国(今甘肃灵台西一带泾水上游)、阚国(今山东嘉祥北)、光国(今河南东部后迁河南光山)、杞国(今河南杞县)、杨国(今山西洪洞坊堆--永凝堡一带)等;"“女+吉”(音ji) 姓"的分支则有:“女+吉”(音ji) 姓雍氏(始"作臼作舂"并制作鼎、鬲等青铜器)、“女+吉”(音ji) 姓燕氏(黄帝的裔孙)、“女+吉”(音ji) 姓鄂氏(尹吉甫的祖先)、“女+吉”(音ji) 姓密须氏(密氏、须氏)、“女+吉”(音ji) 姓阚氏、“女+吉”(音ji) 姓严氏、“女+吉”(音ji) 姓光氏、“女+吉”(音ji) 姓羊氏、“女+吉”(音ji) 姓杨氏(制作"杨“女+吉”(音ji) 壶"等青铜器)、“女+吉”(音ji) 姓孔氏、“女+吉”(音ji) 姓尹氏、“女+吉”(音ji) 姓蔡氏、“女+吉”(音ji) 姓鲁氏、“女+吉”(音ji) 姓允氏、“女+吉”(音ji) 姓断氏、“女+吉”(音ji) 姓敦氏、“女+吉”(音ji) 姓?氏、“女+吉”(音ji) 姓郅氏、“女+吉”(音ji) 姓虽氏等。
《世本》云:"密须氏,商时“女+吉”(音ji) 姓国也。"该国最强盛时,版图包括灵台县邵寨、独店乡以西,泾川黑河以南,陕西陇县、千阳以东,包括麟游西北的一部分。
三、“女+吉”(音ji) 姓王国的灭亡
东南邻接岐山周原,是商代的一个大国。该国在周国之西,周文王欲扩张领土,即位第三年即攻打密,将密须国财物侵夺一空。所得"战利品"直至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还将密须大车、大鼓分给了唐叔。周文王下传六代,即周共王(恭王)(距今约3100年)时,这女吉姓密须国又遭大劫。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共王四年,共王游于泾上,他向“女+吉”(音ji) 康公索要三个女子, 康公不肯给,共王就发兵攻密。灵台县至今仍流传着共王攻密,三女西奔而死的故事。共王攻密在秋天,正逢达溪河洪水泛滥,兵临城下,“女+吉”(音ji) 康公仓促应战,夜半城破,骑牛突围,拂晓还未逃出,牛被拦在城东二里处的河湾里,“女+吉”(音ji) 康公被捉。三女西奔之处,后来就被称作"三女川",拦牛之地被称为"拦牛湾",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女+吉”(音ji) 康公被杀后,密人收拾无头遗体,造"金头",葬于洞山之阳的半山腰,现仍有大冢存在。《重修灵台县志》载:"百里镇洞山古冢为密康公墓。"冢高10米,占地两亩余,确是古冢。这是已发现有正史记载的、“女+吉”(音ji) 姓族人留在华夏大地上最古老的墓葬。灵台密国破亡后,密人逐渐东迁陕西南部、河南、山东等地,商密、密县等地名,就是“女+吉”(音ji) 姓密人东迁定居留下的历史遗迹。
“女+吉”(音ji) 姓杨氏为制作"杨“女+吉”(音ji) 壶"等青铜器的手工艺人,“女+吉”(音ji) 康公乱世后,杨氏被掳杀,没有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