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大院座落在距宾阳县甘棠镇驻地约3公里的那宁林中杨屯,是一座占地近2000平方米,由青砖砌就的古老建筑群落。
杨家大院修建的确切时间已无从考证。据村中老人介绍,这座大院周治十三年高中进士睥杨怀震,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修建的。这座古老的建筑虽经百年风雨,但墙体依然十分结实,尾顶也基本完好,遗憾的只是门楼前些年因失大而倒毁。杨家大院采用传统的中式"国"字形建筑风格,坐北向南,砖木结构。中轴线上主建筑自南北依次为前房、天井、三厅、天井和廊室、二厅、天井和廊室、正厅、天井、后室和包廊。主建筑两边幽深的回廊外侧各项十多间耳房,与前房、后室一起将正厅、二厅、三厅、的两侧各设厢房一间。整座大院以正厅最高,二厅三厅、前房依次略低,后室稍低于正厅。三厅及其厢房前各有一块宽敞的天井,以拱门相通于回廊;正厅和二厅及其厢房前也务设天井,以廊室相间并与回廊相通。后室是排共九间房子和东西两侧包廊,前面是一长方形的开井,两边包廊各有一月门与之相通。大院所设各式门口共72处据杨家后人介绍,当明杨怀震修建杨家大院,前后用了三年时间。主体建筑的屋脊均以浮雕装饰,青砖瓦非常气派。走入其中,令人感觉扑朔迷离,幽深神秘。
杨怀震(1983年-1915年),字西卿,别号旦斋,自幼天资聪慧,十三四岁时就崭露头角,不仅得一所好文章,且能呤诗作对。一次,他的老以仄韵"叫晓小鸟巧妙调"的上联相难他,怀震不假思索地用平韵"鸣晴青莺轻清声"对之,教师拍案叫绝:"对答惊人,人中之凤凰也"国。他参加县里考试,每场均获第一。有一年主考官郭怀仁及其文章出众,推荐其参加乡试,结果应试中举。之后,又劝他上京会试。他听郭的话,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赴京应试,果以第八名中了进士。杨怀震中进士后以亲老为名不肯为官,于是得了个候补知县告归。后来,朝廷授以文安县知县一职,但有人认为他胆小怕事,不适合做官,暂不派他赴任。当时正遇合通州(今北京通州县)发生一起争田案,许多官员裁决不下。朝廷派他处理,以试其吏治才能。怀震到通州后,翻查卷案,并实地勘踏,在查明争田纠纷是因为洪水经常发生,河道变化无常,而导致双方田块面积时常互有出入而造成之后,疏道双方,一判而服。杨怀震不但善于处理各种纠纷,且敢慷慨为民请命。他到文安任职之后,有一年遇灾而上面又以灾情不压扣赈灾款项,灾民遍地。他亲自赴京,以交印 职为民请命,终获充足赈款救济灾民,受到县民称颂。义和团运动爆发,杨情震假借修祖墓而回家,从此脱离仕途,弃政从教,历任左江蔚南、紫澜书院主讲、宾阳书院主讲。晚年居家,倡乡祠,大兴学风。杨情震一生诗文著作皮多,影响较广,人们尊之为"教坛"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