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 杨杼 :本名姬杼。周武王(姬发)之孙,唐叔虞之次子,西周晋元侯(姬燮父)之弟。《海南杨氏宗谱》称其又名平杼,亦尊其为杨姓开派之始祖。生于周成王二十年丙辰(前1085年)七月十一日子时(均为夏历,下同)。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杨侯,食采于杨国,始以杨为姓。卒于

据《古播州史》记载, 唐太宗十三年(公元639年),废隋朝牂牁(zangke)郡置播州,改牂牁县为遵义县作为播州州治。此后,唐朝衰落,播州多次沦陷于南诏国。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车骑将军杨端率军进入播州,征灭南蛮,遂主州事,治府白锦堡(今遵义城南)。

杨姓也系中华大姓之一。据区公安局户政科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区杨姓人口有48757 人,在姓氏人口数量的前十之列。

喀喇沁蒙古人现主要居住在内蒙古喀喇沁旗(曾为喀喇沁右翼旗)、内蒙古宁城县(曾隶属于喀喇沁右翼旗,后曾分为喀喇沁中旗)、辽宁省建平县(曾隶属于喀喇沁右翼旗)、辽宁省凌源市(曾隶属于喀喇沁左翼旗)、辽宁省喀左县(曾为喀喇沁左翼旗),以及赤峰、承德的部分地区。

河东杨氏旧望不聚,盖因地缘政治关系。自秦统一中国,政治经济中心西移咸阳,原居河东的杨氏受地缘政治影响,被边缘化,昔日辉煌不在。而秦汉年间,在政治上的掠夺,苛捐杂税使河东成为重灾区,于是流民起义风起云涌,河东杨氏名于史籍,大多是流民起义首领,大迁徙发生。

山西旧称河东的文献,至迟可追溯至春秋战国年间。《左传.成公十一年》:“泰伯.......使史颗盟晋候于河东。”《孟子.梁惠王上》:“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山西旧称河东的文献,至迟可追溯至春秋战国年间。《左传.成公十一年》:“泰伯.......使史颗盟晋候于河东。”《孟子.梁惠王上》:“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以杨杼为杨氏开派始祖的根据是南方各地杨氏族谱,较经典的族谱有,广州梅州杨氏族谱、湖南卯田杨氏族谱和城步杨氏族谱。《中华姓氏通史.杨》一书对此做了详细介绍,并演义出了“三封杨氏”的传说。

大家都知道,我国公元纪年是从周朝历王姬胡后共和元年开始的,公元前841年,再往前则无记载。国家断代工程研究用多种方法测算得出,武王伐纣应是公元前1039年,周成王元年是1030年,康王元年是1013年。而晋国的形成和取消,和周朝时间基本一致,研究杨氏始祖首先要了解晋国的历史发展。

杨干,晋悼公的弟弟,是河东杨氏的始祖,在《史记》和《左传》中有记载。但有些杨氏历史专家不承认其存在,因他们手中没有杨干的相关资料,即说:“力不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