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35年(公元1696),湖南泸溪县一都阳始祖杨景聪第10世孙杨启福、杨启银两兄弟,响应清王朝“湖广填四川”政策,自泸溪县白羊溪出发,一路向西,徒徙于西蜀中部丘陵地区。福迁居于潼川府遂宁,弟启银后又移居潼川府安岳县喜井乡半边寺(今横庙乡),分别成为本族该分支之入川始祖。启银公娶李氏,生四子:秀廷、秀兆、秀荣、秀志。310余年来,其后裔现散居于横庙乡各村,主要居住地有半边寺、关刀桥、高印山、菜子坳、猫儿湾;其中一分支在近代迁居于四川阿坝藏羌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他们中有部分宗亲在20
四川三台在历史上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之美誉。三台历史悠久,古称梓州,历为州、府、路治所。三台,古又为郪县,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撤县入潼川州直辖,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置三台县,迄今共历2198年。民国元年废府留县,以县西三台山得名而一直沿用至今。《三台县志》,民国20年(公元1931年)刊本。(知府杨玉堂准修三台来仪门)(知府杨玉堂赞秦贞女诗)(秦贞女事迹)(潼川知府)
公元1845,知县边象曾主修,举人路藻、副贡李荫等编纂的《招远县续志》付梓刊行。修志姓氏原任招远县知县边象增招远县教谕孔宪琮纂修廪生郭启丰采岁贡温梦元增生丁作云庠生考明陟监生郝椿志何为而作乎?圣世之祥和,士习民风蒸蒸焉,亦将日进于上理。余莅任斯邑,亦欲与斯民同游于化宇,以为与其更张为治,不如取斯邑之往事,以化导斯民之为愈也。然,旧志经张仲威先生修辑,迄今垂二百余年,其间事迹淹没者,不可胜计。幸华阳陈琢庵,先余为斯邑宰,采访搜罗,诸事草创。因而分门别类,删繁就简,加以修饰,辑成两帙,余非敢自为功也。惟愿斯邑
----以墓志铭为中心王庆卫中古时期世家大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十分显著,弘农华阴杨氏作为汉晋旧族从汉到唐绵久不衰,颇为专家学者之相关研究所注重[1]。笔者因工作缘故参与了国家重点课题《隋代墓志铭汇考》的编撰,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多方华阴杨氏的墓志,故此笔者对北朝至隋华阴杨氏的50方墓志予以归理,并结合史传做专题考述,不足不当之处,尚乞方家有以教之。又本文虽名为《隋代华阴杨氏考述》,但因为人物特殊的延展性,其实研究范围上迄北朝,下至隋代。一、杨氏之源流对杨氏
----从弘农杨氏到杨家将杨光亮
〖杨姓宗祠门楣题辞〗清白传家四知家风关西世第四杰传芳上述前三种题辞“清白传家、四知家风、关西世第”,均出自杨震的故事。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汉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杨震是东汉著名学者,明经博学,从游者数千人,诸儒称关西夫子。他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故事,名扬古今。据《后汉书?杨震传》载:“杨震为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rsq
三公世泽;四知家声。——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东汉杨震,位列三公,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贿之廉名。四知堪懔;三喜足荣。——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杨震。下联典指唐·扬敬之,擢为太常少卿之日,吐子同时登科,时号“杨家三喜”。四知足畏;三喜同时。——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杨震。下联典指唐·杨敬之。才称
神童列四杰;进士第一名。——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出唐代诗人杨炯,“唐初四杰”之一。下联典出明代文学家杨慎,正德间试进士第一。四知传家永;三公世泽长。——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出东汉大臣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少年时好学,博览群经,教书二十年,弟子千余人,当时被称为“关西孔子”。曾有冠雀衔三鱣鱼飞集讲堂前,生徒认为是吉兆,先生要至三公之位。后历官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果然达三公。一次,他路过
痴姨不贪荣利;贵妃可壮门楣。——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出北魏文明太后宠爱的太监苻承祖的姨母杨氏,家庭贫穷,苻承祖送给她衣服、奴仆,他都不收。曾对姐姐说:“姐虽有一时的荣耀,不如妹有无忧无虑的快乐。”苻家笑她为“痴姨”。后来,苻承祖因罪被杀,株连到亲戚,只有杨氏因贫穷得免祸。下联典出唐代蒲州永乐人杨太真,小名玉环,通晓音律。初为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天宝初年入宫,得玄宗宠爱,被封为贵妃。姊妹都显贵,堂兄杨国忠也操纵朝政。当时民谣
文体擅西昆之美;图书生东壁之光。——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出宋·杨亿,与钱惟演、刘筠等多有唱和,成《西昆酬唱集》,号“西昆体”。又与王钦若领修《册府元龟》一千卷。凤律更新占四始;雀环依旧卜三分。——佚名撰杨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杨震。下联典指其父杨宝。三相贤名齐凤阙;千金诗价重钟山。——周师廉撰杨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周师廉题浙江省诸暨金堂村杨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明代杨士奇、杨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