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四月八日,相传宋代杨家将的后人杨文广在战斗中被敌军俘虏,关在牢房里吃不上饭。妹妹杨金花心生一计,到山上采摘黑饭叶榨汁,拌在糯米饭里,农历四月八日这天给哥哥送过去。狱卒看到黑米饭,不敢抢食。杨文广吃了黑米饭以后,力大无穷,砸破牢笼,冲出了困境,杨金花却在救援中牺牲。从此,苗族人就专门把四月八日定作纪念杨金花的姑娘节。过节这一天,苗族人把出了嫁的姑娘接回娘家后,在全家人吃黑米饭之前,先要举行庄重的祭拜祖先的仪式。 “四八”姑娘节也是苗族青年男女的情人节。唱山歌,吹木叶,听苗笛,都是多情的苗族儿女表达
〖杨朱的“为我”思想〗 这些“逸民”、“隐者”之流,是道家的前驱。他们还只是各自随时地发泄一些牢骚,发表一些对新社会不满的言论。他们的思想还没形成为一贯的学说。他们的行动也基本上是个人的,还没有成为一个学派。 首先为他们创立一种学说、一个学派的人是杨朱。 杨朱本人的历史,我们知道很少。他的名字,见于先秦各书里,也有不同。《庄子》里所说的阳子居,《吕氏春秋》所说的阳生,都是他一人。照传统的说法,他是春秋末老聃的学生,也有说他是战国时人。 传统的说法是靠不住的。从战国初期思想斗争的情况看,道家思想的出
杨雄(前57--公元14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杨雄一生经历了西汉未年的汉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孺子婴和新朝的王莽几个皇帝,既是有影响的政治家,也是成就卓越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因为他为人简佚,不看重富贵,一直没有做成大官,但他却尽情地发挥了自己的哲学和文学才能,成为一代名士。他在山西东南部,当时称为河东地区的游历,以及所作的《河东赋》,为山西历史文化增色不少。 杨雄的祖先是伯桥,伯桥在受姓前不姓杨,是唐室晋国的后裔,因周室封他采邑于晋国的杨地(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他的后人便以杨为姓。杨地本是商朝时
科学地研究杨氏文化 杨姓源于中原,但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经4000年漫长历史波涛的洗礼,杨姓后裔已遍布全国及海外。 从目前可见到的历史记载和谱牒记录可以看出,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杨姓大多公认受姓于伯侨,发达于弘农,“弘农堂”、“四知堂”是最令人引为自豪的堂号。弘农之外的其他杨氏,也各有自己光辉的历史和传统,都是构成杨氏族系及杨氏文化的重要支柱。 历史上杨氏名人很多,对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发展不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汉代杨震的清白家风,隋文帝杨坚的统一中国,宋代
杨姓盛于弘农 1、从杨氏国到秦岭避难 弘农杨氏兴起与杨姓的播迁有密切的关系。 伯侨的第3世孙名杨突,官拜羊舌大夫,食邑于羊舌,因此,在历史上人们又称其为羊舌突。伯侨的第4世孙名叫杨肸,曾为晋平公太傅。杨肸兄弟四人—赤、肸、鲋、虎,人称“羊舌四族”。晋中期国内斗争勾心斗角,羊舌虎因与大夫祁盈一派而连累杨肸,被降职为普通小吏。宋人郑樵著《通志》,其中的《氏族略·以邑为氏》的《晋邑》杨氏条中说,伯侨的第5世孙名伯石,又名食我(有的记载说字食我,有的说字伯石),曾为晋国大夫。因杨食我在政治纷争中与大夫
简要介绍:杨姓肇源于杨国杨姓肇源于杨国 杨姓在历史上何时正式形成?谁为杨姓始祖?杨姓应从何年代算起?由于历史文献的不详和对历史文献的不同认识和判断,因而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和结论也就不尽相同。 一、杨姓之始,有两种各有所据的说法 1、杨家定型始于伯侨公受国 周武王有三个儿子,他死后太子诵继位,即周成王。成王在分封诸侯时将其三弟叔虞封于唐(今山西曲沃东南),世称唐叔虞。到叔虞的儿子燮时迁国于晋(今山西太原)。此封国一直传到晋平公时,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晋平公时,叔虞的第十六代孙叔向很有才能,在任
黄帝是杨氏之始祖 我国史书对黄帝的记载最早的是《大戴礼记》,最为权威的当是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其后还有其他记载。综合各种文献,大致可以为黄帝构勒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形象。黄帝是少典之子,原姓公孙,长居于姬水之滨,改姓姬。又因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故而有的说其名字叫轩辕,有的说号叫轩辕氏。又因定国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又称其为有熊氏。 在研究杨氏的起源中,黄帝之后有几位影响至大的人物需要一提,他们在杨姓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重要的作用。 1、颛顼和帝喾:巩固了炎黄部族在中原
家谱编修体例说明 ——杨运祥 一、关于文字使用:所有文字一律使用现行通用的简化字,对繁体、异体字一律改为常用简化字,对字典上查不出或电脑中打不出的字,可结合上下文推断选择一个字形相似并且字义合理的字代替,但必须在其后面用括号说明原字结构,对看不清笔画、无法辨认的字,使用小括号代替。 二、关于年代时间:所有时间年代一律使用公元年代,在皇帝年号或甲子年代后加小括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 三、关于地名名称:凡叙述历史涉及古今地名不同又知道当今地名的,一律在故地名后
浅谈现代家谱内容及结构 ——杨运祥 家谱,是记述家族发展历史的书籍,家谱内容结构,就是指一部家谱应该包括的内容要素及其组成结构,也就是编写家谱的提纲。一本家谱,无论家族大小、内容多少,也无论是首次编写或者重修,都应该包括这些项目。根据时代的逐步发展,编修家谱的人越来越多,由于没有专门的家谱课程及写作介绍,某些人在编修家谱时不知怎样确定内容和安排结构,导致了一些人在编修家谱时或无所适从,或多走弯路,有的甚至编得谱不向谱。为此,笔者将平时所接触的一些比较规范的家谱结构情况进行简单归纳整理,供大家参
家族分支浅说 南山秀竹 在家族发展过程中,很多人都经常提到家族分支,但是由于不同人所说的分支标准和口径不一,导致了分支的含义内容不同,容易造成误会。为此,本人结合历史情况和现实习惯,对家族分支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得出一个家族标准,供各地家族成员参考。 目前大家谈家族分支都是根据家族居住地来谈的,这种分法虽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却不够科学,存在一定片面性。因为这种分支方法只考虑居住地域的远近,没有考虑辈分的多少或间隔时间的长短。就地域而言,有的是按县市划分的,有的是按乡镇划分的。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市